行為指標

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MIP)是社會上應受保護的社群 ,我們要以耐心和尊重的態度去照顧他們的需要。警方通常接觸的MIP包括患有自閉症、精神分裂、腦退化症或輕度智障的人士。儘管警員無需診斷個別人士的精神健康症狀,但重要的是透過訓練以提升他們辨識相關的特徵和指標的能力。

警隊的臨床心理學家、其他醫學專家及社會福利署攜手訂立了一套「行為指標」,列出一些MIP的常見特徵,並劃分為個人狀況、行為及對話三個範疇。雖然「指標」未能涵蓋全部特徵,已列出的特徵亦非決定性,但可為前線人員提供快速參考,讓他們盡早識別MIP。「指標」亦包括與MIP有效溝通的建議。

個人狀況

  • 接受教育地方(如特殊學校)
  • 就業(如庇護工場)
  • 住所性質(如智障人士院舍)
  • 有些智障人士或精神病患者身上會攜帶殘疾人士登記證或覆診記錄咭或醫院病人手帶
  • 身上攜帶的藥物


行為

  • 出現幻覺、幻聽或妄想(如自認是超人)
  • 不恰當的社交行為(如傻笑 / 作出具侵略性的行為 / 發出不恰當的笑聲 / 無故揮手)
  • 迷失 / 表現混亂(如搞不清時間、地點和個人身份)
  • 情感反覆無常 (如時而生氣,時而興奮)
  • 欠缺眼神接觸(如迴避眼神接觸 / 眼神空洞)
  • 不符合實際年齡的行為 (如過份幼稚、熱情、退縮等)
  • 個人衛生差劣


對話

  • 欠缺回應 / 反應遲緩
  • 說話紊亂(如只能作出簡短的回應 / 說話含糊不清 / 說話毫無意義 / 無故地從一個題目跳至另外一個題目)
  • 說話沒有關連性(如答非所問)
  • 重複別人說話的最後詞句(模仿言語)
  • 使用社交上不適當的音調(如說話時音調古怪 / 刻意製造一些奇怪的聲音)



與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溝通的貼士

應考慮

  • 及早安排會面
  • 態度要尊重對方
  • 減低對方的壓力和焦慮
  • 耐心等待對方完成句子或手上工作才溝通
  • 先取得對方的注意才對話
  • 句子簡短,一句只有單一意思
  • 用簡單語言
  • 因應對方的速度,說話要慢
  • 可用身體語言、圖像、或其他輔助物件協助溝通
  • 適當運用開放式問題
  • 澄清對方表達的意思,以對方的用語溝通
  • 容許對方對指令或問題作較慢回應或欠缺反應
  • 關顧對方的飲食或如廁等生理需要


應避免

  • 視對方作「小朋友」
  • 令對方身處易受四周事物騷擾的環境
  • 大聲問話
  • 用艱深詞語或複雜句子問話
  • 向對方提出自己推測的情節,然後要求對方向自己的推測回答「是」或「否」
  • 催促對方回答問題
  • 推斷對方所作回應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