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警察公共關係科主辦, 豐銀行慈善基金贊助及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協辦的「少年警訊環保專章計劃」,由三月起為三十多名少訊深資領袖提供一連串有關環保和自然保育的培訓。
少訊深資領袖在完成兩堂研討會後,於四月二十二日早上前往米埔自然保護區作實地考察,內容包括觀鳥、參觀養魚塘和基圍,並進行野外定向活動及移植蘆葦的義務工作。
當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職員首先向學員簡介米埔的歷史和生態環境,以及講解米埔能為候鳥提供覓食和棲息的地方。
一行人在經驗豐富的導師帶領下,走過建在水上的「浮橋」,細看不同種類的紅樹林和野生生物,並在觀鳥屋內用望遠鏡遠眺在泥灘上覓食的候鳥。
學員亦參觀了養魚塘和基圍,認識有效的魚塘和基圍管理對生態保護所起的作用。其間,導師告訴學員,工作人員會輪流放乾基圍的水,讓各種鳥類可以吃到塘底的魚和蝦,使牠們在遷徙的過程中可以覓食和休息。
其後學員進行野外定向活動,各位少訊深資領袖都很投入和細心地找尋每個控制點,從中認識了不同種類的雀鳥及植物。
午飯後,學員分成小組在基圍進行義務工作,他們分別將蘆葦移植到不同的土壤,以協助世界自然基金會人員進行生態研究工作。有關研究是透過了解不同土壤對蘆葦生長的影響,以研究不同年齡的蘆葦與雀鳥品種變化的關係。
活動結束前,學員互相分享當天所見所聞,而導師亦提醒他們在日後帶領少訊領袖及會員進行野外考察時要注意的事項。
世界自然基金會人員向少訊深資領袖簡介米埔的生態環境。
在導師的指導下,學員以望遠鏡觀看瀕臨絕種的鳥類。
基圍為候鳥提供覓食和棲息的地方。
學員小心翼翼走過「浮橋」。
學員在觀鳥屋內遠眺候鳥覓食的情況。
大家細心地找尋每個控制點。
學員將蘆葦移植到不同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