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特寫
簡訊
圖片專輯
健康生活
康體消息
福利版
讀者來函
English Version
中文版警聲主頁
警務處主頁
昔日警聲
高級警員李錦強
榮登本港捐血次數榜首

警隊隊伍強大,藏龍虎,不時有人員在各個領域創造佳績而傳為美談,最近就有一名警員榮登全港捐血次數最多的榜首。

駐守南九龍法庭的高級警員李錦強較早時獲香港紅十字會推薦,在一個由香港電台舉辦的流行歌曲頒獎禮中擔任嘉賓,與懲教署署長伍靜國、立法會議員程介南以及單車好手洪松蔭一同頒發獎項予歌星陳慧琳。

今年四十五歲的李錦強自十多歲開始捐血,在過去三十年,捐贈全血和成分血合共二百一十八次,以每次五百毫升計算,累積捐了約十一萬毫升,相當於十五至十六個成年人體內血液量的總和。

•高級警員李錦強展示他因捐血而獲贈的紀念品。



紅十字會為了感謝李錦強多年來積極參與捐血運動,先後致送了各種各樣的紀念品給他。輸血服務中心高級護士長麥陳綺儂笑說:「李錦強手中的紀念品種類也許比我們庫存的還要多,我們將來或許需要向他借來拍照存檔呢。」

由於最近十年皆駐守南九龍法庭,李錦強經常定時前往鄰近的京士柏道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捐血,與中心的醫護人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位「常客」每次到臨,工作人員皆趨前與他閒話家常,大家儼如一家人。

能夠創造全港捐血次數最多的紀錄固然值得高興,但更讓李錦強欣慰的是他的善舉能幫助有需要的人。他說:「捐血不會損害健康,我們的身體很快便能自動補充流失了的血液,並藉此增強新陳代謝。這種利人利己的事,何樂而不為?」

李錦強不但身體力行,更不斷鼓勵身邊的同事和親友加入捐血大軍,又在自己家中培養了兩名接班人,就是十九歲的女兒和十七歲的兒子。

他說:「可能是身教重於言教的關係吧,孩子們和太太現在不時跟我一塊兒去捐血,實行親子捐血行。」

「如果健康狀況許可,我會一直捐血直至六十五歲(捐血者的年齡上限),之後,希望孩子們能夠繼續定期捐血,保持我們家庭的優良傳統。」

除了捐血以外,李錦強於四、五年前更登記加入骨髓捐贈者的行列,將自己的有關資料儲存於骨髓移植機構,以便有需要時捐贈骨髓予適合的病人。

他說:「至今為止,我還沒有機會捐贈骨髓,不過一旦有需要,我是絕對不會猶豫的。」

甚麼是成分捐血?

教育普及,香港市民已相當接受捐血救人的觀念,前往各捐血中心和流動捐血站捐血的人數逐年遞增,當中大部分人都是捐贈全血。

相對來說,成分捐血較少為人熟悉。因此,《警聲》記者走訪了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的李卓廣高級醫生,請他為大家詳細介紹。

李醫生說:「人體血液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和血漿等組成;一個健康的成年人體內的總血液量約有六至七千毫升。」

「成分捐血是利用血液分離機產生的離心力,即時處理捐贈者的血液,抽取其中的特定成分如血漿和血小板,然後將紅血球等不需要的成分輸回捐贈者體內。因此,捐贈者可選擇捐贈血漿或血小板。」

血漿和血小板除可供臨床使用外,更可用來製成多種血液產品,例如醫治血友病的凝血因子,或製造一些有用的藥物如白蛋白及球蛋白,用以治療有特殊需要的病人。

李醫生說,以往醫護人員只能利用離心機將收集到的全血分離為不同的成分,繼而採集血小板或血漿。

他說:「可是,一個單位的全血所含的血小板和血漿量有限,我們往往要集合四至六名捐贈者捐出的全血中的血小板或血漿,才足夠供應一名病人使用。」

成分捐血於八十年代中期在歐美國家率先採用,其後引入本港。

由於一次「成分捐血」已能採集足夠的血小板或血漿供病人使用,因此大大提高了這方面的工作效率,同時令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受惠。

談到成分捐血的過程,李醫生表示,跟一般捐全血差不多,都是既簡單又安全,只不過成分捐血所需時間較長,每次約為一小時。

他說:「與捐贈全血一樣,所有身體健康的人都可捐出成分血,不過,我們會首先檢驗捐贈者的體格。」

李醫生補充說,捐贈者必須是定期捐血者而無任何不良反應、年齡介乎二十至五十歲、體重超過五十公斤,以及單手或雙手有粗大血管及血流量快。

相對於每三、四個月捐贈一次全血,成分捐血的次數可以更頻密。李醫生說:「人體儲存的血小板和血漿,能迅速補充流失的分量。因此,身體健康的人可以每兩星期捐一次成分血,不過一年內不能超過二十四次。」

「此外,由於捐贈者只是捐出血小板或血漿,其餘的血液成分均即時輸回體內,故不會出現貧血現象。」

本港各間醫院對成分血的需求不斷增加,目前有三百多人定期前往紅十字會捐贈成分血,該會希望更多市民加入捐贈行列,造福社群。

由於成分捐血需使用血液分離機,目前只在位於九龍京士柏道十五號的輸血服務中心進行,有意捐贈者需電話預約。詳情請向各區紅十字會捐血中心查詢,或致電2710-1203。

•李錦強與李卓廣醫生(右二)及捐血中心醫護人員合照。








〈〈 返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