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愛上鐵騎生涯

 

香港人多車多,車水馬龍。交通警察在確保交通暢順及防止交通意外上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颱風襲港、滂沱大雨,或是在酷熱天氣下,他們均騎著電單車在戶外工作。天氣變化無常,陰晴不定,惟他們對交通部的熱誠卻依然不變。有些同僚甚至在調職後,主動要求調回交通部,而其他則繼續每天敬業樂業地工作。《警聲》專訪了四位現職或曾任職新界南交通部的人員,即高級督察李偉盛、警署警長侯思全、警長黎國華及李鍵權,訪問他們為何仍醉心於這項既有意義亦繁重的工作。

全天候工作 勇往直前

交通警的工作飽受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對於侯思全來說,這些形容詞可謂貼切不過,但狂風暴雨永遠阻擋不了他執行任務的熱誠。

李鍵權、黎國華和侯思全在大欖涌秤車站內,為懷疑超重車輛磅重。

 
新界南區覆蓋的地方由美孚至屯門,由青衣至大帽山,交通警須兼顧的範圍十分之廣。該區樹木茂盛,山邊處處,在天氣惡劣時大大增加交通警的工作量。

侯思全說:「有一天,八號颱風訊號下,我正在當值。當時大風大雨,道路周圍水浸。為確保交通流暢,我落手落腳移走水渠蓋上的垃圾及清理塌樹。還有,因為水浸的關係,有些汽車被困在馬路中央,動彈不得。我主動上前協助,並將車上的小朋友抱至安全地方。」

屈指一算,侯思全在交通部輾轉工作了十年光景,但他依然十分眷戀這份工作。他對工作的熱誠,令他在一九九○年晉升為警長,並於今年再次升為警署警長。恰巧地,兩次晉升他都任職交通部。

他說:「我從不對交通部的工作生厭,反之,這份工作十分有趣。在交通部工作,每天當我駕著電單車,在廣闊的地域內巡邏,我感到十分自由。」

「我很鼓勵其他警務人員加入交通部,擴闊眼界和增加人生經驗。在這,他們可以學習多些工作技能,如怎樣操作雷射槍等。」

交通部的工作亦為侯思全留下很多值得回味的記憶。至今,他仍然不能忘懷興建新機場時的忙碌工作。

他說:「在一九九七年,道路管理組只有兩名警長,我便是其中一員。由於大部分機場核心計劃的工程項目均在該區,我和同僚需日以繼夜地工作,以確保交通流暢。可想而知,當時的工作量十分之巨!直至機場建成,我參與了機場的搬遷工作。當我看見第一架飛機降落新機場時,內心欣喜萬分,印象難忘,尤其是之前辛苦了好幾年。」

侯思全表示,家人十分支持他在交通部的工作。他說:「警察是我的終身職業,任何工作都有一定危險性,警察亦不能例外。在巡邏小隊工作與在交通部執行工作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兩者並沒有分別。」

轉換環境 發揮所長

李鍵權在警隊服務了不少崗位,除街道巡邏外,還曾服務於特遣隊及掃毒組。工作多年後,他認為是時候轉換環境,迎接新挑戰。基於對交通部工作的興趣,他主動在二○○○年四月要求調職至新界南交通部。從那時起,他在該區交通執行及管制組駐守。

他說:「在巡邏小隊工作多年後,我希望調往一個未曾任職的崗位,嘗試新事物,發揮所長。」

他表示,交通警工作自由度較大。他說:「交通警的工作不會局限於一個小小的區域。雖然我每天都要跟車輛打交道,但是所遇到的事天天不同,每宗交通事故都在不同的情況下發生。我能夠與其他同事一起工作,感覺十分開心。」

李鍵權對工作的滿足感,亦與他在工作中能幫助市民有關。

他說:「我在發告票前首先瞭解有關個案,例如,當我看見一些輕微的交通違例事項,我會截停他們及向他們解釋原因,希望他們不會再犯。說得誇張點,這樣可以救回他們一命。當他們明白箇中原因後,他們更多謝我哩。」

對李鍵權來說,在交通部任職還有些優點。他說:「當我還是警員的時候,有較多機會署任警長。同時,由於晚上交通流量較低,人手需求較少,當夜更的次數亦少了,這使我能利用晚上的時間進修。」

他的努力工作,加上好學不倦,最終得到好回報。在一月三日,年僅二十九歲的李鍵權獲晉升為警長,當時他還是第一次獲推薦予警隊晉升評選小組。

每天均駕著電單車的李鍵權,當看見其他「鐵騎士」在意外中不幸身亡,亦難掩自己的感受。他說:「有時候,他們的死並非由一己的錯誤所導致,而是由其他駕駛者的疏忽所造成的。他們身體上傷痕累累,使我心十分難受。」

「假使他們超速駕車,他們活該如此。但是,如果車輛忽然從對面行車線直衝而來,他們實不該死。由此可見,交通警執行職務亦為了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新的一天 新的挑戰

高級督察李偉盛在交通部已任職了三年,並擔任了特遣隊主管七個月了。他對交通工作的熱誠使他毅然申請擔任這份工作。

他說:「每個星期一,你總不會感到厭悶。交通部的工作並無慣例可言,天氣好壞對交通情況有著很大的影響。有時候,交通意外頻生,而有些日子,路路暢通,每天都是不同的。」

正如李偉盛所言,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每天都有新的挑戰。他的日常工作,一言以蔽之,涵蓋所有與交通工作有關的事情,由執法以至進行特別行動均包含在內。

他喜歡交通部的工作,除了來自騎著「鐵馬」的自由感覺,還有的是,工作給他很大的滿足感。

他說,交通警的工作亦不止於票控違例人士,還有很多機會服務市民大眾。舉例說,當車輛在公路上拋錨,當意外發生時,當市民受傷急需救援時,交通警必能幫忙。

他又說:「當市民被截停票控時,有點兒像罪犯般,感覺不大舒服。其實,發出告票的主因是為安全起見,為了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亦為了教育市民,以至提高香港的駕駛水平。」

意外調查 鬥智鬥力

雖然黎國華警長現已調離交通部,他仍然不能忘掉抽絲剝繭地調查交通意外的那些日子。

他在交通意外調查組工作了三年,他說:「調查組的工作性質跟刑事調查人員的工作很類似,尤其是當一些不負責任的司機在意外後離開現場,再將車輛置於其他地方,令調查工作更形複雜。」

「而在意外中,雙方都常常謊話連篇。因此,我們必須要動動腦筋,仔細思考、分析和不偏私地進行調查。」

他回憶說:「在一宗案件中,有一位司機在意外後迅即離開現場,並向警方訛稱他人偷去其車輛。當時,基於有限的線索,我調查車輛可能途經的路線,並到附近的停車場尋找蛛絲馬跡。最後,我蒐集到他說謊的證據。其後,該名男子被拘捕,他承認一項誤導警務人員的罪名。」

黎國華對調查各項嚴重交通事故均有充足的經驗。在二○○二年三月十五日,他亦妥善處理了三號幹線上四輛旅遊巴士相撞的事件,當中有一百零八人受傷。

「我與其他同事工作時同心合力,分工合作。我們分工搜集證據,並一起重組案情,找出事件的來龍去脈。」

調查員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亦可改善溝通技巧。他說:「我們要與不同階層的人傾談及溝通。有些司機教育水平不太高,當複述意外時可能有點混亂,我便要與他們傾談,令他們有條不紊地述意外發生經過。」

「這是學習溝通的其中一種方法。我想,善於溝通亦是我在去年擢升警長的原因之一。」


交通警員浩浩蕩蕩地執行職務,你想成為其中一員嗎?

使用雷射槍偵測車速是交通警員的日常工作之一。


《警聲》編輯部
 
編輯: 刁瑞培 (2866-6171)
 
記者: 朱綺玲 (2866-6172)
劉大衛 (2866-6173)
 
攝影: 何志庭/孫國良 (2866-6174)
 
《警聲》傳真機號碼: 2866-4161
 
地址: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三十九號夏愨大廈四字樓
四○一至四○七室警察公共關係科
 
警隊網頁網址: http://www.info.gov.hk/police
 
電子郵件地址: sio-off-beat-pprb@police.gov.hk
 
下期截稿日期: 三月二十五日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