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成功父母篇之六
你的「行為」怎樣影響你的子女

0張相片

如果各位讀者有跟進閱讀或剪存這個「成功父母篇」的專欄,你會發覺成長綜合服務中心主席黃重光教授是有系統地利用頭五至六篇來引出要做成功的父母,首先要做成功的人。跟著便以「自我價值」、「情緒」、「觀察」及今期「行為」的環節來闡釋父母本身對子女的影響是何等的重大。

我相信多數或甚至所有父母都會這樣說:「我有些行為不想子女模仿,我也會要求子女做一些連我自己也做不到的事!」這也不難了解,正所謂知易行難。

「行為」是一個人最明顯的表現,也因此最容易影響別人。我們常要猜想別人的「動機」和「情感」,但卻可以看見和聽到他的「行為」。父母的行為通過「模仿」(modelling)和「塑造」(shaping)兩個心理機制影響子女。「模仿」是參照別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塑造」是慢慢地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般而言,這兩個心理機制同時發生,子女模仿父母,漸漸變成了父母一樣的人。

父母必須經常反思他們三方面的行為:「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及「工作」。「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是指我們每天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睡眠、嗜好和閒暇活動(如運動、閱讀)、時間和金錢管理等。我曾多次聽到父母投訴子女浪費太多時間玩電腦或電視遊戲,但原來這些父母也有同樣的問題。有些孩子缺乏運動或肆吃零食,其實他們的父母也多有同樣的問題。相反,有高度自律和善於安排時間的父母,他們的子女多也有同樣的優點。

誠信、敏銳的感情觸覺和良好溝通能力是成功「人際關係」的決定要素。父母以「模仿」和「塑造」兩個方法,便能有效培育子女掌握這些成功人際關係的要素。在過去二十多年培訓精神科醫生的工作上,我也有同樣的深刻體會:要訓練年輕的精神科醫生掌握精神心理檢查和心理治療的技巧,最有效方法是對他們作真實的示範。能夠尊重別人及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的父母,一般都會培育出有同樣能力的子女。

至於「工作」,很多人會想應該與今次的話題無關,因為工作方面的行為看來應該局限於工作場所,而父母的行為應屬於家庭內。其實父母很多時會不自覺地把「工作」帶回家中!我不單是指父母把實際工作帶回家中,也是指他們把對工作的熱誠、適應力及快樂(或不滿)等態度帶回家,不知不覺間影響了子女。

既然行為是人最明顯的表現,父母自然會非常關注子女的行為,故此我們必須由自己做起,才能對子女發揮以身作則的作用。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