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少喜愛警隊工作
多年前,正當其他同齡的女孩享受著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之際,十餘歲的林冬玲已須為生活餬口而奔馳。為了照顧不幸患上癌病的父親,她甘願輟學背起家庭的重擔。
她回憶說:「當時,我只有十四歲,而我的四個弟妹年紀比我還輕,只有媽媽和我有工作能力。因此,我毅然走到製衣廠當起車衣女工。」
但是,年紀輕輕的林冬玲並不甘於只當一名車衣女工,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女警。
她說:「我喜愛警務工作,因為當警察可以幫助到很多人。我看見招聘廣告,知道警員的最低入職學歷是中五,但我當時只讀至中一。」
面對茫茫前路,林冬玲沒有輕言放棄,更下定決心報讀夜校課程,再次由中學一年級讀起。「那時候,我每晚放工後,咬一塊麵包,便趕快上學去了。晚上九時許,放學回家後,直至完成當天的功課才上床就寢,而明天一早便起床上班,天天如是。」
為了有較大機會加入警隊大家庭,林冬玲更利用周末的少許閒餘時間學習空手道。
在夜校苦讀了五年,十九歲的林冬玲終於考取了中五的學歷成績,並在中學會考中考獲兩科「良」的成績。比起一般全職學習的中學生而言,她只多花了一年時間。
夢想成真
皇天不負有心人,林冬玲翌年如願以償投身警隊。自此以後,她找緊每一個機會進修,更成為警隊內首批獲得警察福利基金獎學金的人員。
及後,林冬玲被調派往招募課工作期間,她修讀城市大學主辦的夜間課程。在丈夫及女兒的鼓勵及支持下,她最終於一九九九年獲頒授公共及社會行政高級文憑。
至今,她仍不時利用公務員培訓處特別設計的網頁作網上學習,增進知識。
「作為警隊一份子,我感覺到市民的訴求愈來愈高,他們不時找警察幫忙。我時常捫心自問:『我需否進一步裝備自己來幫助他們呢?』我知道自己必須與時並進。我學到的知識或許今天未能在工作中學以致用,但日後仍有用得著的地方。當我學習到的知識愈多,更能以不同角度衡量事物。」
林冬玲不僅勤於進修,更喜歡出謀獻策改善警隊服務。她先後於一九九八及九九年,提出對宿舍及如何維持健康生活模式的見解,連續兩年在警隊建議書計劃中獲得金獎。
工作經驗
回顧十六年的警務生涯,她大部份時間在軍裝部工作,並曾於不同單位中服務,包括東九龍失蹤人口調查組、警察訓練學校、投訴警察課,以及參與了警署改善計劃等。
林冬玲表示,每個崗位她都十分喜歡,可能因為喜歡與人溝通的關係,她依然十分懷念在失蹤人口調查組的工作。她說:「調查組的工作使我有很大的滿足感。」
「可能因為自己已為人母,有一名十三歲女兒,我在處理家庭糾紛案件時,更能了解當事人的想法,並可用不同的角度考慮幫助他們的方法。」
「在一宗案件中,一名母親和她的女兒關係惡劣,女兒時常離家出走。我跟該名母親傾談後,建議她申請『照顧保護令』來使其女兒能夠接受社工適當的輔導。其後,我在街上與該名母親重遇,她對我表示感謝之餘,我亦欣聞她與女兒的關係轉好,女兒重歸正途。」
除卻日常工作職務外,林冬玲亦曾於警察機動部隊「Tango」大隊服務了八年光境。
「T」大隊由全女班組成,負責執行不同職務,如人群管理及特別護送服務。服務期間,林冬玲曾被派往回歸慶典、世銀會議及煙花匯演等大型活動中維持秩序。
她說:「我在執行職務時,看過無數次煙花。惟直至今年,我終於能夠在大除夕晚安坐家中與家人一起欣賞煙花了。」
林冬玲現時為將軍澳警署的值日官,她對警署內的大小事務均需兼顧。
「我們曾經處理過一宗案件,當中一名十三歲女童離家出走,不肯與媽媽相見。當時,我們只須叫女童的姊姊前來將她帶走,便可將案件劃上休止符。但是,我們多走一步,聯絡女童的老師,看看學校社工可否幫忙輔導。對於迷失方向的青少年來說,這樣更可以幫助他們。」
她總結說:「對外界來說,這宗案件可能不太重要。但是,如你能用心去做,可以做的事多得很,而你得著的將會更多。」
林冬玲苦學有成,在城市大學取得高級文憑。她的丈夫及女兒同樣分享她這份喜悅。
林冬玲在二○○一年被派往新加坡受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