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篇之五
青少年次文化﹙上篇﹚

0張相片

同事們時常在談話中這樣說「真的不了解時下青少年人是怎樣搞的?」說真的,我們這一輩真的是對青少年的心態及他們的潮流所知不多,更說不上了解。如要對我們的青少年子女加深認識,就不能不借助社會學家所用的「次文化」觀念來理解。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鄭之灝博士將會替我們分上、下兩篇的文章來介紹廿一世紀青少年的次文化。以下是鄭博士的文章。

「香港青少年的次文化」這個課題實在太豐富,所以我將分兩期和大家討論。為甚麼我們需要認識青少年次文化?答案很簡單:認識和掌握青少年次文化,就能對這一代年青人的思想行為有更深層的理解;能夠走進年青一代的內心世界,是與他們建立關係,展開溝通最重要的第一步。事實告訴我們,不真正了解青少年,就恐怕不能給予他們深入和有效的輔導。

次文化是大社會主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總和。中國社會學之父梁漱溟給文化下的定義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通常以文字,思想、教育、出版等以表達之」。簡單來說,文化涵蓋了認知、規範、風俗、道德價值、法律及物質。生活在同一社會裡的人,分享和持守著這個社會的知識、信仰、價值;遵守著一些風俗、道德、規範以至法律,並且擁有和應用一些物質器具,因而表現了某種生活模式。二十一世紀香港主流文化是大都會的生活方式,一切講求效率、效益;偏重物質享受;崇尚金錢;個人主義抬頭,生活緊貼潮流;鼓吹自由、民主、公平;要求交代、問責、法治等。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良好的社會文化,對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至為重要。

同一社會中生活成長的人,基於年齡、思想、行為、居住環境,生活特性,宗教信仰,職業以至民族性等因素,產生了不同的次文化。次文化的誕生和延續以至興旺,必須符合下面四個主要條件:

(一)經濟活動蓬勃;

(二)多元化的生活模式;

(三)資訊發達,及

(四)相對年輕、活潑和具備創意的社會環境。

香港基本上具備了這些條件;於是,自七十年代中葉起,香港青少年次文化應運而生,而青少年潮流文化亦隨之蓬勃起來。

很多人說,香港青少年次文化的誕生,始於一九六四年的夏天。當日紅極一時的「披頭四」樂隊來港演唱,為香港戰後成長的第一代青年人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香港「年輕人新時代」就此誕生。以後十年,香港青少年醉心於模仿歐美文化的舶來品,青少年潮流正式登場。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青年潮流文化帶動下的服飾、言語、音樂、運動、飲食習慣、消費模式以至溝通媒體,消閒方法等,堪稱形格俱備;浩浩蕩蕩,不能抗拒。

各位,還記得八、九十年代香港最具特色的青少年次文化嗎?下面羅列這個時代表性的幾種青少年次文化:

(一)感性消費

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最為蓬勃,青年一代,享受著上一代努力工作的成果。在消費市場主導下,專為青年人而設的物品如雨後春筍,而年青一代亦成為積極的消費者。感性消費的特點是商人有方法使青年人不分「必需品」和「奢侈品」,總之要追上潮流,以擁有最新、最合意的產品為依歸!

(二)無厘頭文化

所謂「無厘頭」,是指一切語言,對話均不依邏輯、因果關係及文法結構的青少年獨特交談和表達方式;只求「過癮」,「出位」。社會學家分析「無厘頭」是一種青少年溝通方式之一,目的是攫取成人注意,用一種不具殺傷力,較低調,變調,消極方式向社會表示不滿,你贊成嗎?

(三)鼓吹性自由、性開放、狂野派對,及

(四)濫用軟性藥物等。

這些青少年次文化的行為表達方式,相信各位記憶猶新。二十一世紀最新的青少年次文化是什麼呢?面對這些潮流文化,我們需否回應?如何回應?下一期,我們再作深入討論和分析。

(本文由福利服務課供稿)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