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橋」計劃
把失聰學童連接到世界

1 張相片

警察資訊科技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電腦教育學會經多個月籌備的「資訊科技橋」計劃,已於六月十二日開始啟動,而典禮亦於同日在路德會啟聾學校舉行。主禮嘉賓除了資訊科技署署長黃志光外,亦包括警察資訊科技學會副主席黃振球、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暨「資訊科技橋」計劃聯合主席伍學齡、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陳兆根,以及參與是項計劃的義工、受惠的學童及其家長。

始作俑者:伍學齡

本身亦為路德會啟聾學校校長的伍學齡道出「資訊科技橋」計劃的由來。他說:「去年沙士疫症在香港爆發,為了使學生們停課不停學,我們便利用電子郵件將功課寄予同學。但由於在家中擁有電腦的同學只佔很少的比例,因此收回完成功課亦不多。此外,家中沒有電腦的學生在日常與外界溝通亦造成一定的困難。」

「其後在不同的場合,與今日有份參與計劃的朋友討論為學生們籌備電腦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項目,既可鼓勵和協助失聰或弱聽的學童使用電腦和資訊科技,更可讓他們透過互聯網進一步認識世界,克服數碼隔膜,融入社會。因此雖然明知過程困難重重亦付諸實行。」

計劃經過多個月的籌備,期間得到不同機構的支持和協助,至目前,籌集的電腦數目達一百五十部。

黃志光:消除數碼隔膜

主禮嘉賓資訊科技署署長黃志光致辭時表示,建立數碼共融的社會,是政府資訊科技策略的重點之一。

全港擁有個人電腦的家庭數目,由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四上升至二○○三年的百分之六十八;使用上網服務的比例亦在五年內,由百分之十二上升至百分之六十。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用戶更換電腦的頻率偏高,很多舊電腦的性能仍然良好,為免浪費資源和造成污染,黃署長呼籲市民支持電腦回收計劃,把舊電腦捐贈給志願機構,讓更多人能享受到數碼科技帶來的方便。

黃志光並讚揚參與這項計劃的義工撥出寶貴的時間,關心社會上有特殊需要的社群。他亦感謝提供免費互聯網服務的服務商和其他參與公司的支持。

首位受惠學生:黃浩倫同學

典禮儀式同時將首部電腦送交路德會啟聾學校黃浩倫同學。黃同學在接收後隨即用苦練多時的說話代表其他受惠學生致謝辭。

「我今日代表四間弱聽兒童學校的學生,感謝『資訊科技橋』計劃的幫助,送電腦給我們,令我們在家可以用電腦上網,可以與老師、同學及朋友聯絡;還有義工幫助我們,令我們交到很多新朋友。我們一定會好好使用這些器材學習。」

「這個『資訊科技橋』計劃,有很多人及很多機構一起幫助我們,我要再次對大家表示多謝!」

家長心聲

另一位在典禮儀式中致辭的仇德昌同學的家長亦非常感謝所有主辦及支持這個計劃的機構。「我的一子一女,都在啟聾學校讀書,學校有很好的電腦設備,我的子女可以在學校上網學到很多東西。不過,由於我工作收入不多,家裡無辦法負擔買電腦的費用。這個計劃解決了我的問題,日後我的子女可以在家上網學習,也可以上網與同學、老師,以及以前內地的同學及朋友聯絡。這個計劃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溝通上的困難,而且還有一批警察及年輕的工程師當義工,和我的子女交朋友。我很放心,並希望我的子女以這批義工為榜樣,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後也要服務社會,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警察義工服務社會

林景昇是警察資訊科技學會的成員。林景昇表示學會一直都希望能服務社會,得悉工程師學會參與了這個饒富意義的計劃,便義不容辭參與協助。資訊科技學會的會員除了參與「關懷失聰兒童小組」的義工工作外,更參與了裝嵌和運送電腦等工作。由於部分回收的電腦欠缺顯示屏,學會更於警署發起顯示屏捐贈活動,同事們的反應不錯哩!

林景昇坦言,以往並沒有與聽障人士交往的經驗,今次利用資訊科技和聽障的同學連接上,是一個新的體驗。他已經和同學展開了網上接觸。他說:「我們不只使用文字,還利用視像會議,在鏡頭前打手勢,嘗試進行面對面的溝通。」

「關懷計劃」提供後續服務

整個「資訊科技橋」計劃並未隨著成功為聽障學童籌集電腦而告終,相反計劃的另一部分「關懷計劃」正展開。

由警察及工程師義工組成的「關懷失聰兒童小組」將透過「關懷計劃」,在未來的一年利用電腦及互聯網與參與計劃的同學交流,以提高他們的文字溝通的能力,拓闊他們的生活圈子。計劃會在一年後為參與計劃的同學在語言溝通能力上作出評核,並邀請到香港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冼權鋒博士利用專業及科學化的方法作出評核,屆時便可知道同學在計劃中如何得益。

「資訊科技橋」計劃令不少失聰弱聽學生受惠。

  • 只有中文版


<<返回新聞>>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