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篇之(完結篇)
如何使香港青少年愉快地成長

0張相片

這個「家庭生活教育系列之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篇」已寫到第十五篇,亦是最後的一篇。在這一篇裡,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系主任鄭之灝博士為我們總結過去,展望將來。如何使我們的青少年子女愉快地成長,是我們所有家長共同關心及冀望的。以下是鄭博士的文章。

在過去十四篇文章裡,我們談到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的形態和特色,主流文化與青少年次文化的關係,香港青少年文化的表現模式等。此外,我們深入淺出的分析了今日香港青少年與主要社教化系統,諸如家庭、學校、朋輩的關係;另一方面,我們亦特別討論青少年與大眾傳媒,校園暴力問題等的前因後果。最後,我們花了不少篇幅,總結青少年失業問題和介紹了處理青少年失業的有關就業輔導計劃的情況。此時此地,或許您會問,生活在急劇轉變中的香港年青一代,面對家庭、學校、朋輩,大社會文化,工作環境等的衝擊和種種挑戰,作為成年人,我們如何有效的協助輔導他們,使他們能夠真的健康、開心的生活與成長,成為社會的接班人?

個人認為沒有一套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過往面對青少年某些違反社會規模或道德準則的行為或現象,我們都傾向斥責青少年,要求他們為所作所為負責。我們會把此等行為或現象進行剖析,找出原因,然後希望能夠提出解決方法。這種「分析成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實證主義主流思想及做法,成為過去半世紀社會科學主導論述和處理青少年現象的基礎理據。今天,這種思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少人提出所有青少年問題均是由成人所建構;問題不在青少年身上而是在社會制度上面。每一個年青人均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他獨特的成長故事,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把年青人簡單分類。構成今日種種青年問題,責任在教育失誤,家庭解體,社會的急功近利意識形態,和一切成敗俱以成績和擁有金錢多寡作為指標所構成的。所以,倘若要令青少年健康愉快的成長,首先要檢討的,就是成年人自己,和社會上一切病態的系統,思想和潮流。今天不少社會學家,青少年專家都提出了新的思維和論據,指出輔導問題青少年,倒不如糾正和輔導成年人和有關構成青少年問題的社會系統。Cieslik and Polloch (2002) 所著的 Young People in Risky Society: the Re-structuring of Youth Idealities and Transitions in Late Modernity 就是最佳的寫照。於是,當我們評檢我們一手所做成,足以影響青少年愉快成長的社會環境的同時,或許我們可以進一步做的應該是:

一)重建個人對下一代的指涉架構(Frame of reference);接近、接觸和接納青少年,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感和所慾;

二)放下以既得利益者身份去批判青少年;

三)識別「問題青少年」與「青少年問題」的分野;

四)給予下一代信任和尊重,重建有效、雙軌的溝通;

五)訂下行為底線,要年青人遵守,但要以身作則;以及

六)建立健康、愉快,令青少年真正有效學習的家庭和學校環境。

最後,筆者以第二次出界大戰,被稱為兒童和青少年的守護者,著名兒科醫生Janusz Korczak 的詩,作為總結,亦送給愛護青少年的每一位,互勉之:

"A child knows his environment; its moods, habits and failings.

He knows it and, one should add, he exploits it skilfully.

He can intuit kindness, detect deceit and has a sense of the ridiculous.

He is able to read a face, in the same way a farmer reads the sky to forecast the weather.

This is because he too has been observing and investigating us for many years."

Janusz Korczak 1879-1942

「兒童(青少年)明暸周遭環境,其氣氛、習慣和弊端。他不但明白,而且還懂得從中巧妙地利用它。他直覺地感到仁愛,查察到被騙和體會到荒謬。 他善解人意,猶如農夫精通看天; 這因為多年來他也在觀察和檢視著我們!」(鄭之灝繹)

最後,如各同事對教育及輔導子女有任何問題,可向所屬各區警察福利主任聯絡,內容絕對保密:

總部及港島:2860-2406  九龍東:2304-1400

九龍西:2150-7988    新界北:3183-9090

新界南及水警:2418-0050

(由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福利服務課供稿)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