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互聯網系列
音樂與人生(二)

0張相片

談到音樂與人生,不得不提已故一代「鬼才」黃霑。他被稱為「香港流行曲詞壇教父」,事實上,他所寫的歌詞,膾炙人口。細味之下,他的詞也蘊藏著不少豁達的人生智慧。好像「家變」一曲中,「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迎接著那變幻,今生與你,擁抱著永恆」,一針見血地道出人生變幻無常的定律,在無奈之中卻仍保持那份積極豁然的態度 ,正面迎接人生種種挑戰。又好像「問我」當中,「無論我有百般對,或者千般錯,全心去承受結果;面對世界一切,那怕會如何,全心保存真的我」,確實是那些經常逃避責任或是怨天尤人的人士最佳的提醒。聽著他的作品,思索人生,感受著曲詞之中的種種情懷,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治療。

然而,正統的音樂治療並不只是聽聽流行歌詞那麼簡單。音樂治療是一套專業的治療技巧,它是有計劃地利用音樂的獨特本質去提升個人的精神健康和促進各項功能。受過正統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會為受助者進行評估和擬定治療目標,從而根據個人需要和能力去運用不同的音樂活動以達致治療效果。治療師不單只引導受助者去聆聽適合的樂章,有時也會運用唱歌、跳舞、彈奏樂器、作曲等方式。

由於音樂跨越年齡和語言限制,故男女老幼、智力高低、或懂得音樂與否,也可從音樂療程中獲益。故此,音樂治療的應用很廣泛。最常見的是繁忙都市人的壓力舒緩和平衡情緒。另外,音樂治療也應用於身體殘疾和精神病患者身上。例如,中風或其他腦神經障礙患者可以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肌肉訓練,從而改善他們的動作技能;其他長期痛症的患者(如頭痛、背痛)也可利用音樂治療進行痛楚管理,減少止痛藥物的運用。此外,研究也引証了音樂治療對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及抑鬱症患者有正面的影響。一項本地精神科醫生的研究指出,一批長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接受音樂治療,發覺他們一些負性徵狀如語言貧乏、表情呆滯、缺乏動機等均有很顯著的改善,他們的殘疾程度也大為減少。

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怎樣可以利用音樂去平衡繁忙的警務生活呢?有音樂治療師建議,每日花二十至三十分鐘時間,讓自己靜心聆聽一些緩慢節奏的音樂,同時配合一些簡單動作如深呼吸,或在腦中製造一些平靜和諧的意象,均有助舒緩壓力所引起的緊張情緒。

警察心理服務課

求助及查詢:2866-6206(銅鑼灣禮頓道一百一十一號五樓)。電郵地址:psg-gr@police.gov.hk

(所有求助個案資料將予以保密)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