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資訊站
溝通與通信—並不相同

0 張相片


溝通是知識管理的重要部分,知識需要溝通才能得以傳授。不過,在資訊科技日益重要的世界,越來越多人把溝通和通信混為一談。

向別人發送電郵或即時信息,只是在傳遞資訊或知識,不能視為溝通。要達到有效溝通,接收者必須完全明白有關信息,並與發送者確認是否已正確理解信息。這樣,你才可以說已成功傳遞資訊或知識。現時,電子溝通方式多不勝數,但效果卻不盡相同。因此有效溝通需要從選擇合用的方式開始。

電郵可能是最差勁的溝通方式,這是因為我們很容易向別人發送電郵,但在發送郵件後亦會很快忘記。假如電郵系統沒有預設收件通知的功能,發送者無從得知對方是否已收到你的郵件,更不知對方是否已明白你的郵件內容,更惶論知道對方已按郵件的指示行事。很多人只會以「點擊及忘記」的模式使用電郵功能,並假設接收者已明白有關信息,並已適當地按指示行事。

即時信息的出現,雙方能夠同時在網上通話。接收者可與發送者確定信息的內容,並查證是否已正確理解信息的內容。而發送者亦可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解釋,以助接收者理解信息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交流是雙向的,而且既快捷又有效,對解決即時的問題非常奏效。不過,如果你把即時信息的對話儲存,待數星期後才翻閱,信息或會難以理解。因此,即時信息不是長期儲存對話內容的理想方法。

撇除即時信息的對話功能,電郵在儲存對話內容方面則較即時信息為佳。電郵用戶的信息內容更為明確,日後翻閱時亦更容易理解。雖然電郵的通信速度有所不及,但電郵可跨越不同的時區,而且就算參與者並非同時登入,亦沒有問題。

如果只有兩方參與對話,電郵及即時信息均屬有效的通信方式。一旦參與人數增加,對話便越趨困難。討論區的功能亦應運而生。它的運行速度與電郵相若,但比即時信息遜色,不過在跟上通信對話及日後翻閱方面,則較前兩者容易。有些討論區的軟件可讓你以電郵方式參與討論,因此你甚至無需直接進入討論區。

此外,當然也有最新的通信方式 — 網上日誌及共同筆記 — 本專欄會另文再述。

傳遞知識並非「偶然發生」的事。大家必須深思熟慮,務求採用最合適的方法及機制,確保閣下的見解日後可隨時參閱。

這篇文章最初在「Inside Knowledge」雜誌七/八月號刊出,作者為Ovum的首席分析員Chris Harris-Jones。已獲准在此處轉載。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