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生」系列六:警察家族(二)
擁有共同信仰的警察夫婦

1 張相片

當談到工作、家庭生活、培育子女、婚姻和人際關係等問題時,警長李漢英與妻子警員伍鳳基經常引用他們的宗教教義。

他們是第二對接受心理服務課和職員關係課訪問的警察夫婦。透過訪問,他們與大家分享警察夫婦如何維持彼此的關係、互相溝通、為生活和養育子女訂下優次,以及警隊工作和文化有否影響他們的家庭生活和關係。

李漢英經過了三十年的警務生涯後,剛開始退休前休假,而他的妻子則繼續在鑑證科的工作。

擁有共同信仰和於同一部門工作有助鞏固夫婦二人的關係。他們是資深的虔誠基督徒和警隊以諾團契的成員。

夫婦兩人於二十七年前在報案室首次相遇,而李漢英常常幫助新人。在工作上,李漢英是伍鳳基的導師,但她在下班後則教導李漢英聖經的道理,並帶他到教會和鼓勵他參與教會的義務工作。六年後,他們共諧連理。

溝通與信任

除了擁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外,夫婦兩人維持和諧關係的其他妙法就在於溝通與信任。在受訪期間,他們說彼此互相信任,而鑑於他們的工作性質,他們會善用共處的時間。

伍鳳基說:「重質不重量。我們不能經常見面,所以大家已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可能的話,我們全家每天會在家談天和祈禱半小時。這習慣自我們結婚以來一直維持至今!」

由於李漢英沉較默寡言,其妻則經常鼓勵丈夫在三十分鐘的「分享」時間,向她傾吐。定期的分享時間和夫婦兩人在禱告時的互相支持為兒子樹立榜樣。如果兒子有話想說或有所不滿,他都會在這時段向父母傾訴。

在解決家庭糾紛方面,他們採取了一個有效的方法來平息彼此的爭執。當大家發脾氣時,李漢英會走開,而伍鳳基則會打電話與朋友傾訴,待大家冷靜下來後才再討論。

培育子女

他們非常認真培育十五歲的兒子,並採取不同的方法。除了關心兒子的學業外,他們更著重培養兒子的操守、性格和誠信。

在紀律方面,李漢英說他引用警隊的文化,向兒子灌輸法治的精神和責任感。另一方面,伍鳳基說她希望兒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因此,她說會藉著較微妙的親子關係,而非警隊文化來教育兒子。

她補充:「我經常提醒兒子考試成績並不代表一切。我時常提醒他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並嘗試以游泳和其他體育活動舒緩壓力。」

相比之下,她對兒子較為嚴厲,而身為父親的李漢英則較著重學習動力,而非學業成績。

夫婦兩人除了彼此維持良好的溝通外,亦把這技巧應用於與兒子的關係上。伍鳳基表示:「我經常聆聽兒子傾訴心事,以維持良好的溝通。」

她指出,家有一老對於一個警察家庭來說很重要。她說:「當各人皆上班去,而家中只剩下你的子女時,最好有位長者在其身旁。這給你一種安全感。」

這解釋了為何伍鳳基時常力求維持良好的婆媳關係,而李漢英在母親與妻子之間會盡量保持中立。

李漢英只會在退休前假期間稍事休息,下月便將前往長洲一間神學院修讀為期四年的神學課程。他的目標是在完成課程後,協助照顧警察家庭精神上的需要。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的意見

李氏夫婦娓娓道出他們二十八年以來家庭相處之道,看來一些老掉牙的傳統智慧,在現代家庭生活中仍十分管用。例如他們兩人婚前有深厚的友情基礎,透個教會的群體生活,甚至書信來往,彼此觀察,加深認識,才確認對方是婚姻的適合人選。相比現代兩性關係單單強調感覺的快餐式文化,這種由互相了解的友誼關係發展而來的婚姻,無疑是較保守但更為美滿和長久。

李氏家庭有一個很強的保護因素,幫助他們抵禦警務工作和文化對家庭的衝擊,這就是他們的共同信仰,令他們持守一致的信念和方向,例如他們都把家庭和諧、彼此建立及成長作為前題目標,常提醒自己要以愛和包容去互相體諒和鼓勵,令他們能享受溫馨家庭氣氛。信仰也使他們在教會生活中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令他們有更多資源去處理生活上的大小難題。

另一個很強的保護因素,就是他們的溝通時間。有質有量的溝通始終是任何良好關係的必要條件。十分欣賞李氏夫婦在忙碌的生活中仍堅持每天三十分鐘的家庭聚會時間,這個「例行公事」令他們把溝通變成習慣,把心中高興及不滿的事自然流露,使一家人保持親密聯繫。李氏夫婦之間在衝突的處理上也甚有默契。當他們在衝突中動怒,他們會先停止爭拗,各自去冷靜自己,然後盡快再聚在一起商討處理彼此之間的分歧。有研究指出,伴侶之間積極面對彼此分歧,採取相同衝突處理策略,可以有效減少他們之間的衝突,及提升他們對該段關係的滿足感。

李漢英與伍鳳基一家四口和睦共處。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