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參服務警隊三十七載感稱心滿意
監管處處長杜偉義榮休談感受

監管處處長杜偉義九月十一日展開其退休前假期,他在快將放假之前以「稱心滿意」形容自己在警隊服務三十七年的感受。他指出,即使在最後的一個工作週,也有這種感覺。

監管處處長杜偉義以「稱心滿意」形容自已在警隊三十七年的感受。

 


他在一九七二年六月到香港仔前警察訓練學校報到時,原打算只在警隊逗留一段短時間,汲取一些「海外經驗及新經歷」,然後返回大學進修,但他發覺警務工作實在非常吸引,因此在三年任期完結後選擇回到香港投身警隊。直至今日,他對這個決定沒有半點悔意,而且他的父親亦全力支持他。

即使在臨近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時,杜偉義也從未認真考慮過離開警隊。他解釋說:「我基於多個原因決定留下,而且不難作出這個決定。前處長許淇安鼓勵我留下,我太太也不想離開。我曾因公務多次到內地,對內地發生的迅速轉變極為關心。我覺得該些轉變對將要回歸中國的香港是好徵兆。」

杜偉義在香港回歸後由總警司晉升至現職的高級助理處長。他從事刑偵工作超過二十年,並且從偵破各種不同的大案方面獲得很大的滿足感。據以前跟杜偉義一起工作的刑偵人員所言,在過往的日子,他對罪犯絕不留情,而他處理罪案的認真態度,令不法份子稱他為「卡達非」。

在前警察訓練學校完成訓練後不久,杜偉義在油麻地特別職務隊工作,初嘗執行刑偵職務的滋味。他喜愛刑偵工作,並於一九七四年調往黃大仙擔任首個刑偵職位。他承認當時自己是「工作狂」,努力查案,並且經常激勵同事竭盡所能。

杜偉義雖然珍視老一輩刑偵人員的經驗,但他期待年青一輩人員分享他對刑偵工作的幹勁及決心。因此他要求年青人員一起投入工作,而他們亦樂於從旁協助。在激勵下屬方面,他父親給了不少寶貴意見。杜偉義的父親現為愛丁堡一名退休警務人員,對兒子在警隊的事業發展非常關心,並數度來港探訪他,上一次來港為本年三月。

首宗大案 破獲大批鴉片

杜偉義表示,他在油麻地特別職務隊工作時遇到首宗大案,就是檢獲五十公斤以泰文報紙包裹的生鴉片及一些熟鴉片。

他其後擔任觀塘刑偵主管時亦偵破多宗大案,同時指揮不同調查隊,為他帶來更大滿足感。

隨著杜偉義在刑偵工作方面發展,他處理愈來愈多重要案件,包括涉及三合會、毒品的案件及由惡名昭彰的「大圈幫」干犯的搶劫案。他在擔任觀塘分區刑偵督察時遇到「最艱巨及最富考驗的工作」。當時區內的木屋區不繼擴展,而且有大批內地新移民居住,對於軍裝及刑偵人員構成重大的執法問題,加上很多罪犯利用木屋區作藏身之所,令治安問題更形嚴重。

在附近的啟德越南難民營也是警隊面對的另一大問題。開放營一九八三年爆發嚴重暴亂後,杜偉義及下屬歷盡艱辛,努力進行調查工作,把滋事分子緝捕歸案。杜偉義說:「我仍然記得一個滋事分子在企圖逃脫時搶走一個嬰孩擲向我們,可幸有人員接住了該嬰孩,結果沒有受傷。」

死亡恐嚇

對於杜偉義來說,他擔任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主管的三年確實「危險但刺激」。重案組在油麻地停車場閣樓辦公,應付三合會及搶劫匪幫,並進行很多午夜行動。警方的行動激怒了部分匪幫,他們在重案組的辦事處放置了一個魚炮。杜偉義更曾接到恐嚇信,威脅要殺死他。

杜偉義曾在刑事情報科工作,當時人員忙於對付涉及AK47及手榴彈的搶劫案和綁架案。他舉出一宗案件說明收集情報如何有助偵破加拿大一宗綁架案。

杜偉義說:「該案中,加拿大溫哥華一名華人遭綁架。綁匪要求受害人在台灣的家人在香港交付贖金。最後我們拘捕兩名同黨,他們當時正帶同贖金登機前赴加拿大。」他強調人員在偵查香港一九八○年代及一九九○年代的綁架案方面成績斐然。

重大改變

杜偉義談及警隊內的改變時指出,並非所有改變都由外在因素施加,反而是警隊內部察覺到有需要因應社會的急速發展及市民對警隊不斷提高的期望而作出改變。他說:「主要改變在一九九四年出現,當時警隊引入服務質素的概念,希望把其類似軍人的角色轉變為注重服務的角色。警隊也著重價值觀,努力培育警隊文化。」

杜偉義補充:「我們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並非純粹執法。我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必須聆聽市民的聲音、知悉他們的需要,並且向他們提供所需的服務。我們須要迅速改變。任何機構要成功,其中一項須做的是認識改變的需要和加以處理。我們要及早改變,而不要拖拖拉拉。」

杜偉義見到警隊現時備受市民及傳媒監察,而且市民對警隊行使權力的質疑日益增加。對於他來說,這指出一個現象,就是市民正在行使他們的權利。因此,杜偉義提醒警隊人員,雖然受到監察,但仍要「熱愛和投入」自己的工作。

杜偉義留意到警隊常被視為「最後求助機構」,因此他籲請市民體諒「警察並非萬能,有些工作我們也無能為力。我們既非天使,也非機械人。」他懇請市民了解警務工作的困難及複雜性。

在談及退休生活時,杜偉義表示他會讓自己忙於做想做的事情,包括擔任奮進行動的行政總監工作。奮進行動由警務人員組成,藉著公餘為邊緣青少年安排體育活動及積極與他們交流,扶助他們以免誤入歧途。另外他會繼續參與九龍木球會的活動、打草地滾球和教導貧困兒童英語。

《警聲》祝願杜偉義退休生活愉快。

杜偉義七月十七日檢閱警察機動部隊結業會操。


《警聲》編輯會委員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 吳家聲(主席)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新聞及宣傳主任 周黃秀玲
警察公共關係科首席新聞主任(宣傳及刊物) 呂敏儀
港島總區警司(行政) 蕭琇璠
西九龍總區警司(行政) 陳燦榮
西九龍總區總督察 張瑞
東九龍總區總督察 黃子幸
新界南總區總督察 鄭惠珍
新界北總區總督察 李康民
服務質素監察部總督察 鍾嘉富
刑事總部高級督察 譚詠詩
編輯部
 
編輯: 刁瑞培(2860-6171)
 
記者: 方向明(2860-6172)
歐陽渝(2860-6173)
 
攝影: 孫國良(2860-6174)
朱家德(2860-6175)
 
傳真機號碼: 2200-4309
 
地址: 香港灣仔軍器廠街一號
警察總部警政大樓十樓
 
警隊網頁網址: www.info.gov.hk/police/offbeat
 
電子郵件地址: sio-off-beat-pprb@police.gov.hk
 
下期截稿日期: 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