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聆团队
「书籍简报系列」分享(四十七)



0张相片




书名:认输才会赢

作者:郑秋霜

出版者:商周出版(二○○九年四月)

现今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均著重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很少谈及如何面对失败。《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二○○八年应邀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中,分享有关「失败的 好处和想像的重要性」,畅谈饱尝失败的年轻岁月。当时她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脱离黑暗的日子,但这段所谓「失败」的时间,让她更认识自己,成就了她日后的人 生,并突显出「失败学」的重要性。

作者有鉴於此,访问多名「十大杰出青年」,他们分享痛苦的失败经验,鼓励年青人不要害怕失败,而要勇於面对,从挫败中走出困境,认清自我,重新出发。

宏基创办人施振荣强调「认输才会赢」,努力把「面子」的代价降低,寻找失败的原因,改变做法,才能东山再起,累积小失败的经验,才能抵御大失败的冲击。

云门舞集创立人林怀民希望舞者对待「失败」,不是淡然处之,而是「记住」及不要重犯,并鼓励我们对年青人应多采取「加分主义」,让他们从日常生活及学校中 为自己的信心加分。

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陈维昭认为年青人应养成「承担」的习惯,学习服务别人,不要因事小而不为,因为很多事情都要亲手做,才能体会个中意义。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美吾发创办人李成家指出凡事相信自己,全力以赴,但也要量力而为,善用「自我合理化」的能力,把失败当作 家常便饭,并独创「八十分主义」,每一项投资先掌握关键性的八十分,再按部就班往上加分,以「先求不败,而后求胜」的稳健作风屡创佳绩。

漫画家蔡志忠用实力打败学历,十五岁时已成为职业漫画家,一生获奖无数,他强调一个人要能不失败,最重要是了解自己,他常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此每 个人了解自己后,必须订立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并付诸行动。

建国科大美术馆馆长许文融在半工半读的人生路上,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没有毅力及持续力,当下失败,可能就永远失败,但如果有毅力和持续力,当下即使失 败,这个失败也可能成为成功的转机。

台湾版画先驱者廖修平也有同感,他认为:「画画创作不可能每一张都成功,失败的也许更多;但从事艺术的人,只要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做,这种超越自我的感觉 不是金钱可以得到的。」

笔者从书中简略引述数名杰出人士的奋斗精神,分享他们怎样把「失败」转化为力量,让读者阅读后有所启发。

心 聆团队第五队麦桂成撰稿



  • 只有中文版




<<返回特 写>>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