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法人生」系列十一:「啪钮一族」
寓工作於兴趣



1 张相片




驻守同一个部门超过二十载,既没有晋升,日常职务又驾轻就熟,对工作还 有甚么热忱可言?驻守枪械训练课二十四年的警长陈伟明,却出奇地反问:「怎会沉闷 呢?」

寓工作於兴趣

陈伟明的枪械教官生涯始於一九八七年。他在学警训练是「银鸡头」,机动部队训练中两次获得最佳个人射击奖项,射击技术无容置疑,顺理成章从前线被「徵召入 伍」,成为枪械训练课开国功臣,负责训练前线同事。

训练前线同事刚上手,便要面对另一挑战。一九八九年陈伟明开始负责教官课程的训练工作,人称「教官的教官」。陈伟明自觉无论在知识或技能上都必须比其他教 官高,才可胜任,促使他钻研更多相关知识及加强锻炼,主动参加各种课程,以获取相关的专业资格。他说:「虽然别人笑我傻,我也愿意自费到美国参加课程和国 际会议,自我增值。」他自发而毫不计较的投入,对枪械训练的兴趣,令他的专业水平在数年间全面提升。

公安教官

当教官的教官已是警察生涯的意料之外的事,陈伟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内地公安的教官。

枪械训练课自二○○三年开始与中国内地公安部门开设交流平台,就警务战术技能训练分享经验。陈伟明再次接受挑战,至今连续八年无间断地参与此项交流培训, 足迹遍布十多个内地省市,深受各地公安部门欢迎。这些交流活动绝不是清闲的优差。他说:「很辛劳,每天工作十多小时。我与其他同事须就当地的水平和设施上 的限制,即场『执生』,构想出包含香港警队的战术理念,又配合内地训练模式的课程。」

对陈伟明来说,最困难的不是战术训练,而是他自认「很普通」的普通话。内地常用语跟白话不同,例如枪械的后准星称为「缺口」或「照门」;「设计」和「射 击」两个词汇发音声调十分相似,经常出错,令内地公安学员不明所以,笑话百出。但他毫不气馁,积极参加普通话课程,牢记特别词汇,又不怕尴尬地多说多用。 值得开心的是,内地同行也说他的普通话现在大有改善。

有些人会认为参与这些内地交流培训既没好处又辛劳,又不懂普通话,何必自讨麻烦。陈伟明并不同意。「这是难能可贵的经验,而且,我的「徒弟」遍布中国内地 任何角落,多么令人羡慕呢!」

严谨认真 享受工作

陈伟明很享受工作,即使习以为常的训练工作,陈伟明也能发掘不同的新尝试,兴致不减。多年来训练工作有很多改变,例如为新装备和技术不断引进而开办新课 程、互动教学逐渐取代单向教学模式、训练课程融入职业安全健康元素等,陈伟明认为成功适应这些转变,为他带来无限的满足感。

「要当一名称职的教官,必须与时并进,不断更新知识以装备自己。同时又要以严谨的态度,并愿意放下教官的身段,设身处地的思考,具教学相长的思维。其实教 官有否用心教导,学员会感受到。引用枪械训练课的格言,『导之以诚,尽力而为』。」陈伟明以为同事提供优质的训练为目标,别人说他太认真,但他认为这绝无 妥协余地,因为所训练的范畴,跟前线同事的安危有莫大关系。同事一句:「明哥,多谢教导」,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陈伟明一九七八年加入警队,七年后晋升为警长,前途一片光明。好友见他甚具潜质,曾劝他再努力晋升,但他很享受枪械训练导师的工作。在晋升和兴趣之间,他 还是选择了后者。现在回想当年的选择,他仍觉正确,没有后悔放弃晋升机会。「只要曾经努力过,问心无愧,无谓把得失看得太重。」

后记

陈伟明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充满自信,又开朗幽默,笑容满面,甚具个人的魅力和感染力。最有力的证明,是在他办公室的报告板上贴著的一张张鬼马又窝心的感谢 卡,这全都是近年参与使用新型号配枪训练的同事,送赠给陈伟明和其他教官的。陈伟明对工作充满热诚,并非来自阶级或实际利益,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计较 地付出与投入各项任务与挑战,一份对工作的使命感,把工作转化为兴趣。难怪他长期驻守枪械训练课仍未觉沉闷,乐此不疲。


陈 伟明不单把枪械的技术和战术传授给警队人员,更成为国内公安的教官。





<<返回特 写>>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