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诚解冲突 释怀展笑颜 |
||
常言道:「人生如戏」,而剧情总离不开冲突,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甚至与自己内心的冲突。在警察的日常职务中,面对冲突有时无可避免,但不论如何尽力去 做,在处理个人内心的冲突时,也不时会力不从心,爱莫能助。然而,只要我们坚守诚心正意,愿意多做一点,纵使不能改变事实,亦可令冲突淡化,让涉事者释 怀。以下是一个尧夫助麦的真挚感人故事。 从一封感谢信说起
警区指挥官将邓伯儿子寄来的一封感谢信,交予杂项调查队警员陈家兴,信末的一句是「虽然你与我们非亲非故,但你较我更像是他的儿子,多谢你!」 那刻,陈家兴想起邓伯担惊受怕又无助的眼神,特别是他高喊「救命啊!有人用毒气杀我」。一幕幕邓伯的身影,在他脑海浮现。 邓伯是一名独居的精神病患者,而陈家兴则是葵青警区刚成立的处理精神病患者专责小组的组员。由於邓伯经常以凄厉呼救声惊醒睡梦中的街坊,并经常致电报案, 声称遭人施放毒气,甚至致函处长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详细诉说「凶徒」的袭击行为。结果那堆厚厚的信件和报案记录辗转落到陈家兴手上。 专业态度与爱心带来改变
据记录,邓伯不相信任何人,经常处身自我构思的「现实」中,并将屋鸷经理、邻居、医生和社工都视为「毒害」他的「凶徒」和「敌人」,令医生和社工束手无 策。 经过多次耐心的接触后,陈家兴明白邓伯的「敌人」正是自己。邓伯在两年内共有百多宗「求助」报案,令巡逻警员疲於奔命,於是陈家兴藉一次探访,告知邓伯自 己的手提电话号码,以便他「报案」前有另一个与警方联络的途径。 此后,电话铃声不分画夜响起,听筒传来邓伯焦虑的声音。渐渐地,陈家兴发现「凶徒」是衍生於邓伯害怕孤独的环境。因此,不论工作或休息,陈家兴均静心聆听 邓伯的细诉,由「毒气」侵袭慢慢谈到人生的起伏,亲人的聚散。在陈家兴的努力下,邓伯报警的电话从此不再,前线紧张的人手亦得以纾缓。 「解铃还须系铃人」,陈家兴明白到亲人较聆听者更为重要,因此安排邓伯儿子与其会面,协助他们重建亲密关系。当日,收到邓伯离世的消息,陈家兴虽然感到无 奈和唏嘘,但了解邓伯临终前终於释怀,内心泛起难以形容的助人之乐。 故事分享
陈家兴的故事印证了市民对前线人员努力的认同。各位同事,你也有一些努力的工作成果值得和大家分享吧!如果你想在榕树头分享你的故事,请电邮至storytelling@police.gov.hk,榕树头的人员 会尽快联络你。 ![]() |
||
<<返回新闻>>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