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员加油站》



0张相片




以正向心态共建和谐社会

「我要投诉你哋嘅CID,因为我今朝打成日电话去佢哋办公室,但都无人听!」

「你哋班警察搞乜㗎,点解唔开埋剩底果条行车线,方便我哋游行人士呀!」

以上的指摘均源於市民的误会,但今时今日类似的情况对於前线人员来说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事实上,轮班工作的刑事调查队不可能安坐於办公室接听电话,而 开放紧急车辆通道予游行人士,只会构成更大的潜在风险。虽然人员都训练有素,但遇到类似的指摘和批评时,心中难免感到不快。

采取「以口还口」的回应方式只会令关系进一步恶化,但若选择一声不响默默承受的话,长远又有损心理健康。故此,我们应调校个人的想法,以正向心态解读事 情。

了解别人的「正面意向」

身心语言程式学强调:「对当事人来说,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意向。」这里所说的「正面意向」,简单来说与查案时所说的「动机」差不多,只是范围更加 广阔。例如在巴士站排队打尖,或以礼貌方式请求他人让自己先行,可能同样是出於希望快点回家照顾小孩的「正面意向」,只是行事的方法能否获其他人接受而 已。

相信大部分人都希望和谐地解决问题和表达诉求,但有时会因看不到其他方式,才作出投诉和指摘,藉此加强自己声音。如刚才提到的例子,投诉刑侦办公室没有人 接听电话的市民,可能只希望与负责案件的探员联络;而指摘警察不开放紧急车辆通道的市民,可能只希望游行时更加顺畅。换言之,「方法」不一定就是「想 法」;而「立场」亦不一定是真正的「需要」。假设每个人都有「正面意向」,将可免除不必要的主观判断和负面感受,从而把精力专注於寻找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 法,以达至双赢的局面。

或许你会认为若每个人都有「正面意向」,会否有点「阿Q精神」?答案是不。因为「阿Q精神」和「正面意向」的分别在於前者只著重过程,而后者更注重结果。 以正向心态对待问题,能使身心更舒畅,反应更积极。假设每个市民都有其「正面意向」,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所想和需要的机会将更多和更公平。需知道,沟通是互 动的,在互动过程中是迈向双赢还是对立,则取决於起点 ─ 我们的心态。

以正向心态感染别人

我们并不是要去改变别人,而是调校自己的正向心态,继而感染别人。日后,当有市民在繁忙的报案室因等待太久而向你抱怨时;又或报案人在你当完夜更时致电给 你,喋喋不休要你交待调查进度时,请想一想他们的「正面意向」。他们并不是故意为难你,只是希望得到协助和关心而已。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经常扮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方面要强硬对付狡猾的罪犯,另一方面却要为大多数诚实守法的市民服务, 在两者中穿梭和取得平衡殊非易事,但这正是警务工作独特和无可替代的原因之一。

(编按:林誉政为认可身心语言程式学发证导师、注册调解员和国家企业培训师)

大埔警区
高级督察林誉政


《人 员加油站》欢迎所有纪律及文职人员来稿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受。

  • 只有中文版




<<返回读者来 函>>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