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隊 迅速應變 處理嚴重災難事故



5 張相片



 
香港可算是一塊福地,相比許多城市,沒有太多自然災害,但「保障市民生 命財產」乃警務人員的使命,因此警隊從沒一刻鬆懈,人員不時接受專業訓練,在遇上重大或災難事故時亦會即時啟動相關機制,協調各方,提供第一時間的拯救和 支援行動。

導致三十九人罹難、近百人受傷的南丫島海難事件中,警隊便發揮專業及團隊精神,及時調配曾接受相關訓練及合適的人員,和其他政府部門互相配合,為危難中的 市民伸出援手,專業地做好救援及善後工作。

水 警首抵現場 爭分奪秒

十月一日晚上,水警南分區警輪四十三號接獲報告後迅速趕抵現場,人員甫抵達,眼看「南丫四號」半沉海面,海上滿是水泡,已意識到非一般輕微撞船事件,他們 即時救起五人,並為昏迷者進行急救;另外,從清醒的被救者得悉有多人被困船艙內,警長楊俊立即要求增援及安排直升機運送傷者前往醫院。

啟 動重大事故應變機制

當晚於總部指揮及控制中心當值的行動部總督察黃少強指出,中心獲悉撞船事件後,判斷到事態嚴重,隨即啟動重大事故應變機制,調派正當值監察國慶煙花匯演人 群控制行動的人手,專責處理該事件。並協調陸上總區、機動部隊及相關小組人員到水警南分區基地,以及港九五間醫院協助救援、記錄傷亡及管理人群等工作。

成 立查詢熱線 耐心回答市民

應變機制下由投訴警察課人員組成之「傷亡查詢組」,當晚立即開始運作,設立公眾查詢熱線讓市民查詢撞船意外死傷者的資料,在數小時內已接獲三百多個電話。 警長陳勇還記得當晚有很多查詢的市民均顯得十分焦急,擔憂家人或朋友的安全,對人員的提問表現反感甚至惡言相向。但人員必須記下懷疑遇難人士的資料,例如 姓名、年齡及聯絡電話等,以及需要向查詢人仕索取其個人資料,讓其他成員能更有效及快捷作出配對,盡快確認受傷或遇害人士的身分。「傷亡查詢組」的人員明 白查詢人的心情,發揮一貫專業精神,耐心聆聽他們的問題並向他們解釋需要提問的原因。

協 助辨認遺體 減輕遺屬傷痛

應變機制下另一隊近期完成刑事偵緝訓練及屍體處理專業訓練,為數約二百五十人的「災難遇害者辨認小組」,亦於事發翌日凌晨即開始運作,協助死者家屬辨認遺 體。他們根據國際刑警指引及標準,巨細無遺地記錄屍體的所有特徵,如傷痕、胎記、紋身,以及死者的衣著、隨身物品等,並逐一拍照,以配合日後死因調查所 需。

到水警南分區基地處理遺體的督察陳仲欣指人員處理屍體時十分小心,希望照片可以拍得清晰,令市民能盡快認領其親人的遺體。

「災難遇害者辨認小組」的另一批成員被派到葵涌殮房協助解剖及家屬認屍程序,人員盡快蒐集遺體資料,向家屬提供特徵及讓他們先看照片,縮細辨認範圍,減輕 家屬在不斷認屍時的壓力及傷痛,警長鄺紹邦說:「每次認屍都是壓力,都會傷感。」之後,人員會先讓死者家屬冷靜下來再告知餘下手續。

心 情沉重 堅持做好本份

人員面對海難,雖然都專注處理份內的工作,但其實心情並不好過。陳仲欣說當時所有辨認小組成員都心情沉重、沉默不語,尤其看到小朋友的屍體時,但他們都能 保持情緒穩定,盡快把工作做好。鄺紹邦說他入職二十五年,從未同時面對三十多具遺體,當時很多家屬情緒失控痛哭,場面令人心酸,同事仍忍住眼淚專業地處理 認屍程序。水警警員黎震東說,多名傷者在急救後仍返魂無術,他感到十分難過。

心 理支援 助人員紓懷

在海難發生後兩周內,警隊心理服務課向有關人員提供心理支援服務,包括心理小組支援及個別跟進予六個不同單位,共一百五十名人員,其中六十名水警南分區人 員是人數最多的部門。另外,亦向逾二百名災難遇難者辨認小組提供了有關心理適應的簡短解說。

警隊臨床心理學家麥麗萍指,人員為遇難者和生還家屬感到傷心難過,尤其看到小童遺體,想起自己也為人父母,感覺特別傷感。有些人員於行動後仍不斷想起海難 的影像,需一段時間才慢慢平復過來。

心理支援以小組形式進行,臨床心理學家引導並紓緩人員的情緒,加強應對壓力的能力,鼓勵他們互相支持,並總結在事件的正面學習。心理學家亦會在小組支援後 數星期作個別電話跟進,以確保人員已由事件中恢復過來。

刻下,大部分人員心情已逐漸平復,繼續投入日常警務工作。

(左起)警長陳勇、警長楊俊、警員黎震東、督察陳仲欣、警長鄺紹邦以及督察黃少強參與海難救援。


人員接受屍體處理專業訓練。



「災難遇害者辨認小組」 成員進行處理屍體的專業訓練。



(左起)警長楊俊、高級警員吳惠明、吳建強及警員黎震東最先抵達撞船事故現場投入拯救行動。



警輪四十三號的人員繼續投入日常的警務工作。








<<返回圖片專 輯>>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