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处退役同僚协会集体回忆系列(五) 在法庭工作的警察



2 张相片




很多人都同意香港是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但较少人注意的是我们的法庭也是十分安全的。外国很多法庭不时发生严重暴力事件,例如被告走出犯人栏殴打主控 官,受害人家属冲出公众席围殴被告,甚至有法官和工作人员在法院内被枪击。为防止暴力事件,庭警准备了防暴武器,在紧急情况下用它们制服情绪失控的人士。 香港法庭也曾发生过被告闻判后辱骂法官,将头撞向犯人栏和袭击在场庭警,但大都是轻微的暴力事件。

庭内秩序

一名於一九八二年在前北九龙裁判处驻守的警察前辈指出,庭警其中一项主要职务是维持庭上秩序。在开庭前他们会先将被告从地牢的羁留室押送到犯人栏,通常两 名庭警负责一个疑犯,三至四名庭警押送一个重犯。法官到达法庭和宣布散庭时,庭警会叫在场人士起立,表示对法官的尊重。

我们都知道法庭内是不准抽烟、饮食、拍照和喧哗,但原来戴帽和戴黑色眼镜也是禁止的。如果经警告仍不服从,可被控告藐视法庭罪。在开庭期间有人不停咳嗽, 庭警也会上前劝喻那人到洗手间处理,避免干扰法庭聆讯。

在法庭剧集中曾出现被告脱鞋掷向法官,在现实中是否曾发生过呢?曾在北九龙裁判处驻守的那名前辈仍记得在一九八○年代初期,曾有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被控游 荡罪,当他闻判罪名成立时,竟然生气地脱掉自己的鞋并打算掷向法官,幸好被他及时制止。

庭外秩序

到法庭听审的人士一般只注意法庭的聆讯过程和裁判结果,一名於一九八七年在前新蒲岗裁判法院工作的前辈指出:「对一个庭警来说,整座法院的心脏位置不在庭 上,那只是前台,很多磨擦和冲突其实发生在庭下的地牢。」

当年新蒲岗裁判法院的地牢由一名沙展负责,四名庭警看守六间覊留室,另外三名庭警和一名文职人员负责接待处。早上七时半他们便准备就绪,开始接收由西九龙 冲锋队解犯组和惩教署送来上庭的疑犯,当处理好他们的私人财物后,便对每个人进行搜身,以防藏有违禁品。

覊留室设置楼梯直接通往法庭,当准备开庭时,庭警便将疑犯从覊留室的楼梯押到指定法庭受审,完结后押回覊留室,一般要到下午才能收到裁判官签发的手令,疑 犯可能当庭释放、担保外出、继续覊留或即时收监。

疑犯通常会在法院地牢逗留大半天才能离去,他们可能是重犯、惯犯、黑社会份子或吸毒人士,如果他们不合作,便会为庭警带来麻烦。例如有覊留疑犯不愿配合搜 身,不断要求打电话,有些则要求见家人或声称不舒服要求见医生。部分吸毒人士当知道要继续覊留或即时收监,便呼天抢地,因为他们不能在外面获取毒品或美沙 酮止瘾。

当覊留疑犯的要求不被满足,可能会制造事端,严重的甚至会用脚不断踢打闸门,有个案更将覊留室内的抽水马桶的去水胶管踢烂。由於覊留室设置楼梯直通往庭上 犯人栏,疑犯的大吵大闹会传至法庭,阻碍法官审理案件;因此当值的庭警都会小心处理法院地牢的秩序。

本栏再次推出由警务处退役同僚协会资深会员提供资料,香港大学犯罪学中 心何家骐博士和朱耀光博士,撰写有关香港警政历史变迁过程,与读者分享。今期提供资料的前辈为邓有声和陈德有。







邓有声(右一)曾驻守前北九龙裁判处(上图),相片拍摄地点是当时该裁判处的停车场。



  • 只有中文版






<<返回新闻>>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