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勢
在現實生活中,「從天而降的遺產」可能聽起來像是一場幸運的夢想,但當這種好消息透過電子郵件、社交媒體或陌生電話而來,極有可能是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繼承遺產騙案。這類騙案利用人們對金錢的渴望與對失聯親人的幻想,誘使受害人落入圈套,最終損失金錢,甚至牽涉個人身份資料外洩。
本文將從該類騙局的典型運作手法出發,深入剖析其常見特徵,並提供實用的防範對策,協助大眾認清陷阱,守住財產與名譽。
一、什麼是「繼承遺產騙案」?
繼承遺產騙案(Inheritance Scam)是指騙徒聲稱受害人有來自某位遠親或不明富翁的遺產需要繼承,但過程中需支付「法律手續費」、「轉帳稅金」或「律師費用」等名義的費用。實際上這筆遺產根本不存在,而所有程序費用最終都流入騙徒的口袋。
這類騙案早期多透過電子郵件或郵寄方式進行,隨着社交媒體與即時通訊工具的發展,行騙平台也迅速轉移至WhatsApp、Telegram、Facebook Messenger,手法也更細緻、多樣。
二、運作方式詳解:從接觸到騙財的五大步驟
1. 假律師/遺產執行人聯絡你
騙徒自稱是某律師行、銀行遺產部、遺產處理專員,通知你繼承一筆巨額遺產,通常來自「一位多年前亡故的遠房親戚」,甚至是假裝來自某海外地區(如英國、尼日利亞、瑞士)的富豪。
2. 提供「可信文件」製造真實感
騙徒會發送偽造的死亡證書、遺囑影本、公證書、律師執照副本等PDF文件,甚至模擬銀行或法院網站畫面,增強騙局的真實性。
3. 慫恿你配合「領取手續」
一旦你表現出興趣,對方便表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完成申請程序,並要求你先支付律師費、文件處理費、遺產稅等。費用由數千至數十萬港元不等,通常採取多次小額付款。

4. 不斷追加費用拖延時間
每次付款後,對方會以新的理由要求再付款,例如「政府突然增加印花稅」、「銀行審核未通過需要補件」,並保證「再付這一次就能匯款」。
5. 人間蒸發
當受害人察覺異樣或無法再付款時,騙徒便會消失無蹤,電話不通、社交帳號封鎖、網站關閉。受害人除了金錢損失外,還可能洩露了護照、身分證、銀行資料等敏感信息,造成進一步風險。
三、常見詐騙特徵:如何識破這場「財富騙局」?
1. 說不清楚的親戚關係
所謂的遺產贈與人通常是一位你「完全不認識的遠親」,或是一位同姓的陌生人,無法提供具體關係說明。
2. 承諾巨額遺產
騙徒常以數百萬至上億港元為誘餌,強調這是「稅後金額」、「官方認證資產」,以吸引受害人進一步投入。
3. 使用偽裝精密文件
如律師證書、遺囑影印本、銀行來信、公證書、遺產分配圖等,全為偽造。文件中經常充滿誤譯、格式不一、錯字連篇。
4. 強調「保密性」與「緊急性」
騙徒會說此案需保密、不能告訴家人或銀行,並限時要求付款「否則遺產作廢」、「法院將轉給他人」。
5. 付款方式可疑
要求你以比特幣、電子錢包、禮品卡、海外轉帳方式付款,而非正式法律途徑。
四、香港真實案例回顧
根據香港警方資料,2023年便有數十宗與「假律師遺產詐騙」有關的報案記錄。例如:
- 2023年一名婦人接獲自稱英國律師電郵,稱她獲得一名「遠房親戚」遺產港幣4,800萬元,但需支付法律與審批費用。她先後轉帳三十多次,最終損失超過HK$150萬。
- 2024年男子在Facebook接獲陌生人訊息,指其已故叔父留下一筆遺產於杜拜,需他聯絡當地律師處理。該名男子因信以為真,支付了HK$50,000後才察覺有異報警求助。
五、如何有效防範繼承遺產騙案?
1. 懷疑為首步
收到陌生人聲稱的「好消息」時,先懷疑是否過於美好。你從未聯絡過的「親戚」突然送你一筆遺產,十居其九是陷阱。

2. 查核對方背景
透過Google搜尋律師事務所、對方姓名、郵箱地址,往往可發現該人曾涉多宗騙案或資料根本不存在。
3. 勿透露個人資料
絕對不要在未經確認的情況下,傳送護照副本、身分證、住址、銀行戶口等資訊給對方。
4. 拒絕任何先付款要求
真正的遺產處理程序由法院或律師負責,不會要求繼承人預先支付巨額手續費。任何以「稅項、律師費、託管金」為由要求付款者,極有可能是騙徒。
5. 向警方或律師查詢
如有懷疑,可向香港警方18222防騙易熱線或尋求真正律師意見,不要獨自判斷。
六、如發現受騙,應如何應對?
- 立即停止聯絡與付款:切斷與騙徒的所有溝通渠道。
- 保留所有通訊與轉帳紀錄:包括電子郵件、訊息、轉帳單據等。
- 報警處理:聯絡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CSTCB),或撥打18222反詐騙熱線。
- 向銀行申請追討款項:若轉帳已完成,應立即通知銀行要求協助止付或追查款項流向。
- 警惕身份盜用風險:如有洩露個人資料,應監察銀行帳戶、信用紀錄及申請凍結可疑帳號。
金錢來得容易,騙局往往潛藏其中
繼承遺產騙案的手法,在於騙徒利用人性對「意外之財」的渴望與好奇心,營造一個貌似合理、實則虛構的「財富誘惑」。這類詐騙不僅造成金錢損失,更可能衍生身份盜用與持續騷擾。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遺產通知」,不妨放慢腳步,多一分質疑與查證,才是真正守護自己與家人財產安全的關鍵。
常見問題 FAQ
A: 繼承遺產騙案是騙徒聲稱受害人有遠親或富翁遺產可繼承,但需先支付法律手續費、稅金等費用,實際遺產不存在,所有費用最終落入騙徒口袋。
A: 常見特徵包括:不清楚的親戚關係、承諾巨額遺產、偽造文件、強調保密與緊急性,以及要求以比特幣或禮品卡等非正式方式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