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队积极推动「数码警政」,利用科技、简化流程等,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型无人机行动调配」先导计划由行动部策划,透过扩展小型无人机应用到不同的日常警务工作中,包括使用自动化无人机库制定飞行计划,并自动执行飞行任务,提升巡逻效率;以及利用无人机进行市区反罪恶高空巡逻,加强防罪、灭罪,和确保公共安全及公共秩序的行动效能。
先导计划的目的:
- 先导计划的目的旨在善用科技推行数码警政,提供优质警政服务,更灵活调配前线人员工作,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先导计划的试点:
- 首阶段将在边界警区和西九龙总区进行,为期三个月。
- 边界警区 - 采用自动化无人机库系统,通过智能规划飞行路径,实现自动巡防作业。无人机将按默认范围执行巡逻任务提升边境巡逻效率,及可更灵活调配警力。
- 西九龙总区 - 透过灵活调配无人机执行高空巡逻任务,得以扩大巡逻范围,提高效率,增强警方快速应变能力,并优化资源运用。
- 在首阶段试行完成后,将进行优化并扩大试行范围。
国际常用,有效协助执法
- 世界各地的执法部门,包括中国内地、美国、澳洲、加拿大、挪威、西班牙等,已逐步试点于日常警务工作应用无人机自动巡逻系统。
- 根据公开数据,相关国家和地区于日常警务工作应用无人机自动巡逻系统数据如下:
私隐保障
为消除或减低无人机飞行时可能会对个人私隐侵犯的疑虑,警方会严格遵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就无人机使用的建议,包括:—
- 日常巡逻以实时监察为主,除非基于具体案件的侦查取证需要,否则仅针对公共区域进行巡逻及监察,不涉及建筑物内部等私人空间。
- 制定内部守则规管飞行任务,是否需要录像,及如何处理收集到的录像。
- 小心策划飞行路线,以避不必要的飞近公众及民居。
- 使用红蓝闪灯以显示警用无人机正在进行任务。
- 警队无人机均有贴上用以识别的反光贴「拉花」标志。
- 警察遥控驾驶员在「起飞区」竖立告示,以识别警察身分。
- 于警察无人机巡逻区域设置告示,明确标示该公众场所正有警察无人机在执勤中。
安全保障措施
- 所有警队的无人机任务均必须由合资格的遥控驾驶员操作。有关人员除了要通过《小型无人机令》规定的《进阶操作》考核外,亦需额外通过警队内部的资格训练及考核,当中包括飞行操作和安全规范,待成为合资格的遥控驾驶员,才可驾驶警察无人机。
- 而在执行任何无人机任务前,均会由上述合资格人员进行全面风险评估,重点考虑现场环境、天气状况、人流车流密度及潜在干扰源等因素。
- 飞行过程中,除专业操作员实时监控外,更会借助无人机智能系统的多重安全保障功能,确保飞行安全。
-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系数以及应对突发情况,警用无人机会在有需要时配备「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伞系统」。该系统能在无人机发生故障时自动启动,有效减缓坠落冲击力,为地面人员及市民提供充分的避险反应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财物及无人机本身的损害风险。
监督规范
警务处已有一套全面及严格的内部操作指引,为操作自动化无人机库系统提供清晰及严谨的监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