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声

由警察心理服务课创办的「心聆团队」今年踏入20周年,一直以义工服务形式为同袍提供情绪支援。于二零一二年成为团队一员的女警长刘雅芝,自己也经历过情绪困扰,幸而得到适时的关怀和协助,走出低谷。自此,她便积极地透过分享自身经历关怀身边人,为同事及家人寻找情绪出口。


刘雅芝曾以为:「身为警察,我们必须长期保持坚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撑着,不能示弱。」直到一次经历严重的情绪困扰,她才发现精神健康的重要。她坦言:「我曾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以至每当听到来电铃声,便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令我寝食难安;在长期高压下,我除了严重脱发,更出现抑郁征状。」


在一次求医过程中,中医师看穿刘雅芝的病根,向其关切地说:「不如我们先谈谈心事吧!」就是这句简单直接的窝心话,瞬间让她泪流满面,释放积压已久的情绪,同时令她悟出「心病还需心药医」的道理。之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开导下,她成功走出情绪阴霾。


事过境迁,刘雅芝分享说:「如果当时我早一点寻求协助,可能会少走一点弯路。其实只要有人愿意聆听,一念之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以至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作为守护者的警察,其实也有需要被守护的时候。」


深受触动的她,决心加入「心聆团队」。通过严格遴选后,她完成了至少36小时的专业训练,涵盖深度聆听、哀伤辅导、自杀危机及事故压力处理等,并通过考核,成为这支专业支援队伍的一员。团队服务多元,从举办压力管理工作坊、为新进学警与见习督察安排经验分享,到全天候接听「心聆热线」,第一时间为情绪受困的同袍提供支援。


刘雅芝分享多年接听热线的心得:「辅导的目的不在解决问题,而在提供不同视角与真诚的陪伴,让对方暂时卸下重担,看见出路。我们相信,一句问候、一次倾听,看似微小,却是『积小善成大爱』的实践。」


在众多个案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参与二零一八年酿成19人死亡的大埔公路巴士意外善后工作。「心聆团队」奉召与其他部门及单位的专业人员一起支援死者家属,「对于这个任务,大家义不容辞,调查人员负责还死者公道,我们则帮助正感到非常彷徨的家属处理后事,让生者释怀。」


历经廿年耕耘,「心聆团队」已茁壮为一支拥有111名成员的专业支援力量。展望未来,刘雅芝期许招募更多新血,「警队的强大,不仅在专业,更在于三万同袍的团结。每一次真诚的聆听与问候,都在累积守护彼此心灵的大爱,让我们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凤凰卫视中文台人物纪实节目《我的香港故事》于七月六日播出以警队「心聆团队」和刘雅芝为主题的故事,大家可扫描此二维码,了解详情。


女警长刘雅芝自二零一二年加入「心聆团队」,为受情绪困扰的同袍提供支援。
女警长刘雅芝自二零一二年加入「心聆团队」,为受情绪困扰的同袍提供支援。
「心聆团队」为学警举行讲座,分享压力管理经验。
「心聆团队」为学警举行讲座,分享压力管理经验。

 

《警声》编辑委员

公共关系部署理总警司 黄冰冰(主席)
公共关系部首席新闻主任(宣传及刊物) 张雅辉
公共关系部总督察(传媒关系) 谭敏姬
港岛总区训练及职员关系主任 胡安妮
东九龙总区训练及职员关系主任 李沛贤
西九龙总区训练及职员关系主任 李楠杰
新界南总区训练及职员关系主任 麦嘉宝
新界北总区训练及职员关系主任 黄可谋
人事部总督察 林恺聪
警察学院总督察 罗颕芝
刑事总部高级督察 卢海珊
警察牌照课总督察 郭志濠
行动部总督察 何世康
反恐专责组督察 吕锦明
国安处总督察
员佐级协会代表 马云辉

 

编辑部

编辑: 范泳茵(2860-6172)
杜国豪
黄玉麟
摄影: 江智骞(2860-6174)
叶兆奇(2860-6175)
传真: 2200-4310
地址: 香港湾仔军器厂街一号
警察总部警政大楼十楼
警队网址: www.police.gov.hk
电邮: sio-offbeat-pr@police.gov.hk
第1285期截稿日期: 二零二五年七月十日(下午六时前)
第1286期截稿日期: 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下午六时前)


有意投稿的人员请在警察内联网上《警声》的页面参阅投稿须知。


香港警务处公共关系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