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即將隆重揭幕,警隊29名入選群眾項目的香港代表隊健兒已完成所有賽事,與全國各路「民間精英」同場競技。對他們而言,比賽的意義遠超勝負,更在於親身見證國家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頂尖水準,以及賽場內外所展現的團結力量。
駐守水警西分區的警署警長李敬倫,過去曾是籃球港隊成員,現為香港警察籃球隊(警籃)領隊。他曾帶領警籃於二零二三年加拿大世界警察及消防運動會的三人籃球賽中勇奪金牌。這次他出戰十五運會群眾項目45至60歲組別的五人籃球賽,儘管最終未能晉級,卻在與各地強手交鋒的過程中,體會到超越獎牌的價值。
身高一米八五的李敬倫坦言,各省市代表選手實力非凡,平均身高超過兩米。首戰對陣上海隊時,更面對前國家籃球隊名將賈孝忠 —— 他曾與姚明並肩作戰,贏得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總冠軍。李敬倫分享道:「我們奮戰三節,仍保持五分領先,直到末段才被逆轉。能與勁旅切磋,雖敗猶榮!」
他強調,勝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每場比賽中汲取經驗。「作為警籃領隊,我將與隊員分享這次與內地球員交手的戰術與心得,共同提升球技。這份收穫,遠比一場勝利更加持久。」
除了賽場上的較量,國家籌辦賽事的嚴謹與高效也令李敬倫印象深刻。他回憶:「隊伍往返場館有警車開路,酒店設有專用通道與餐廳,並提供適合運動員的飲食。『閉環管理』確保每位選手能專心作賽。比賽場館設施世界一流,大量義工提供貼心服務,展現主辦方對這場體育盛事的極度重視。」
同樣在全運舞台奮戰的,還有屯門警區指揮官馬偉卿。他早前於公開選拔賽中過關斬將,與高級警司黃冰冰及其他八位通過選拔的市民並肩作戰。他們接受香港羽毛球總會近半年的訓練後,代表香港出賽,最終在45至54歲混合團體項目中獲得第五名。
馬偉卿指出,隊際賽事與警務工作一樣,都是「打一場團隊戰」。除了隊員場上表現,場外的後勤支援同樣關鍵。「有後備隊員負責分析對手球路,也有隊員運用醫護專業提供額外保障。團隊眾志成城,力求發揮最佳表現!」
雖然最終與獎牌擦肩而過,馬偉卿仍深感滿足:「全運會不僅是全國頂尖運動員的競技舞台,更是國家凝聚力的展現。大會的人性化安排,處處體現以運動員為本的理念;從觀賽市民的熱情中,可見普羅大眾對全運會的支持。能夠參與其中,與有榮焉!」
已完成賽事的兩位警隊健兒,均對接下來登場的競賽項目充滿期待。馬偉卿和李敬倫一致認為,十五運會的嚴密組織、頂級配套,以及全民參與的體育熱情,正是國家強大綜合實力的縮影。他們祝願擁有主場之利的香港代表隊旗開得勝,在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共同見證下,為港爭光,以佳績呼應本屆全運會的口號 —— 「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
「香港隊,加油!」
《警聲》編輯委員會
| 公共關係部總警司 | 梁仲文(主席) |
| 公共關係部高級警司(傳媒聯絡及支援) | 吳翠婷 |
| 公共關係部首席新聞主任(宣傳及刊物) | 張雅輝 |
| 公共關係部總督察(傳媒關係) | 譚敏姬 |
| 港島總區訓練及職員關係主任 | 許育芙 |
| 西九龍總區訓練及職員關係主任 | 吳倩儂 |
| 新界南總區訓練及職員關係主任 | 鄧玉明 |
| 水警總區訓練及職員關係主任 | 李佩嫻 |
| 人事部總督察 | 林愷聰 |
| 警察學院總督察 | 劉小玲 |
| 刑事總部高級督察 | 許安盈 |
| 警察牌照課總督察 | 郭志濠 |
| 行動部總督察 | 何世康 |
| 資訊系統部總督察 | 林浩銘 |
| 反恐專責組總督察 | 利子津 |
| 投訴及內部調查科高級督察 | 劉美彤 |
| 國安處高級督察 | |
| 員佐級協會代表 | 梁譯駿 |
| 行政主任(文職人員關係) | 胡依韻 |
|
編輯部 |
|
| 編輯: | 李芷君(2860-6171) |
| 范泳茵(2860-6172) 杜國豪 黃玉麟 |
|
| 攝影: | 江智騫(2860-6174) 葉兆奇(2860-6175) |
| 傳真: | 2200-4310 |
| 地址: | 香港灣仔軍器廠街一號 警察總部警政大樓十樓 |
| 警隊網址: | www.police.gov.hk |
| 電郵: | sio-offbeat-pr@police.gov.hk |
| 第1293期截稿日期: | 二零二五年十一月六日(下午六時前) |
| 第1294期截稿日期: | 二零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前) |
有意投稿的人員請在警察內聯網上《警聲》的頁面參閱投稿須知。
香港警務處公共關係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