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
面对逆境的孩子打打气 |
||||
0 张相片 |
||||
协助孩子面对逆境的方法
1)孩子的需要,橙和苹果 孩子遇上逆境时,情绪会比行为反应来得迅速和直接。可是父母一般倾向即时跟孩子说道理、分析原因、晓以大义,急於提醒孩子要「吃充满铁质,有益健康的苹 果」,但常见到孩子的反应是忠言逆耳,拒父母於千里外。试想想,孩子情绪反应立竿见影,若他内心情绪困扰未能得到疏解,又如何理性地接收父母的忠言教导? 「我理解你被同学取笑,心里一定很不忿气,若换作是我,可能跟你一样会很嬲!」知己,正正就是「知我心者」,而不是在心里难受时,还强逼我接受有益受用的 忠言。先让孩子满足地尝个酸溜溜的橙,再吃个健康有益的苹果,忠言的效果会更理想。 2)猜拳胜了,必然进攻? 孩子面对不如意,是否就要单一地大发脾气,或是收藏自闭那么两极化?人们面对逆境时惯性的反应,犹如猜拳赢了,就要进攻,输了便抱头走。谁说游戏规则不可 调节?猜拳赢了,其实可以「退一步」,不进攻,甚至停下来想一想,看清楚形势后再考虑回应方式。 孩子在逆境中,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整理心中凌乱的感受,亦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如何处理。父母很多时急於理解孩子问题,及教导他适当的应对,而出现咄咄逼 人的场面;同时又立刻以爆发或躲藏方式回应问题,最终造成两败俱伤 — 父母被拒而迁怒於孩子,孩子觉得父母烦扰而出言不逊。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倒不如简单地回应一句:「我见到你很不开心,或者这刻你甚么都不想讲,不如你安 静一下,待会儿我再跟你谈谈……」 强化孩子逆境能力
1)温室苹果,硕大但欠爽甜 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毫不保留地为他遮风挡雨,只会令孩子成为一个温室苹果,如稍为面对生活挫败,便会不堪一击。当然,这不等同父母要故意刁难孩子, 而是毋须为避免他不快乐,容让他任意妄为,或替他承担后果。相反,父母应选择积极处理孩子因生活不顺意而出现的情绪,协助强化他面对挫折的能力,比刻意迁 就他来得更长远及实际。透过生活经验,孩子才能体会处於逆境时的不安和危机感,学习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和后果,才能成长。 2)影印机和镜子 许多时候,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父母的价值观、待人处事模式等影响。父母的言行全看在孩子眼里,若父母面对生活不如意便大发雷霆,或是躲起来避不见人, 孩子会自创第三种方式去面对逆境吗?如父母惯於贬视孩子为一无是处的地底泥,或是软弱无能的懦夫,孩子何来自信和能力感,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和挫 折呢?父母不要做一面「哈哈镜」,有意无意地扭曲了孩子的本质和能力,反而要成为孩子的「明镜」,让他们接收到父母的欣赏和鼓励,就算孩子有不济的地方, 透过这面「明镜」,让他明白自己的弱点,并引导孩子看到自己潜在的改善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孩子能否储备足够的抗逆能力,去面对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事情?父母与孩子间的互相体谅和支持,正是面对人生困难时重要的动力来 源。 香港青少年服务处注册社工李淑辉
撰稿
|
||||
<<返回特 写>>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