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员加油站》 |
||
三月十二日,我与二百多名学警,在三十一名见习督察的带领和在场数千名来宾见证下,昂首阔步操过「桂河桥」。从班主任手中接过委任证后,我正式成为一名警 务人员,被派往长沙湾军装巡逻小队一队,开展我的警务生涯。 第一次穿起警察制服,配备真实的枪弹装备在街上执行警务工作,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因为经过二十七周严格训练后,终於能成为警察,为市民服务,除暴安良,但 在街道上「行咇」,面对不同处境,又要处理大小案件,心中不禁有点…… 就在我感到忧虑时,辅导员廖振光师兄的指导,还有小队内一班非常照顾我的手足,最重要是一群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长官,给我勇气继续向前。因为有他们的支 持、教导与鼓励,我们这些「新扎师兄」在风雨中渐渐成长,并且在工作上建立信心,积极面对挑战,克服种种困难。 第一个「夜更」的经历,更让我对警务工作有新体会。话说那个夜更,我第一次参与小队的酒吧查牌行动。期间我截查一名形迹可疑的女子,经电台查「盘力」后, 得知该女子是一名被通缉人士。对於还是「新簇簇」的警员的我,真的有点不知从何入手,幸好在场有其他师兄协助,得以顺利完成第一次拘捕行动。 两晚后,我与同队师兄在一个僻静的公园巡逻时,又成功拘捕一名被通缉人士。 到了这个夜更更份的最后一晚,我们接报处理一宗「噪音投诉」,在赶往现场途中,一名可疑男子见到我时,立即把手上一包疑似危险药物掷到地上并用脚踩住,我 立刻截停他盘问调查,最后他以「藏毒」罪名被捕,得到师兄协助,顺利完成拘捕过程。 作为新人,能在同一个更份,成功拘捕三名干犯不同罪行的犯人,更得到长官的认同,授予我警务生涯第一封「区指挥官嘉许信」,实在是一个好开始。 成功除了靠努力外,还得有点运气,警务工作亦不例外,但其实基本功还是最重要。在学院受训时,教官教授的警务工作知识很实用,如能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加 上日积月累的经验,才是成功之道。 长沙湾分区巡逻小队第一队
警员曹俊文
|
||
回想过去工作的点点滴滴,不单见证警队的变迁,也认识了不少好同事,感触良多。记得一九八七年加入警队大家庭时,我被调派到警察「士 多」。当时所有工作流程几乎都依靠人手操作。直至九十年代中,工作间逐渐电脑化,工作流程变得更有系统,效率亦跟著有所提高。 一九九五年,我获调派到将军澳警署支援组工作,并於九六年调往东九龙总区支援组至今。在这十多年的「九东」工作中,我感受至深的是警队 的优良文化。纵使只是一名在「幕后」工作的文职人员,我也深深感受到警队上下一心的专业精神,共同努力应付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携手克服困难。 不论是警务还是文职同事,工作中都无分你我,大家在不知不觉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时间飞逝,过去的快乐时光已成为美好的集体回忆。警队 是一个「人情味」浓厚的庞大团队,我十分庆幸在过去二十四年,能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离别在即,同事特意为我办了一个欢送会,总区指挥官孙贵良更於当天送了一份纪念品给我。在长官和同事的真切关怀和祝福下,为我这个最后 的工作天画上完美的句号。我深表谢意外,更会时刻怀念这里的每一片段。 六月二十七日是我调职到天文台的日子,我期盼可把警队所学所得带进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把警队的优良文化向新同事介绍。在往后的日子,我
会把警队工作中的见闻告诉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以警队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精神,在新岗位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人员加油站》欢迎所有纪律及文职人员来
稿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
和感受。
|
||
<<返回读者来 函>>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