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騙警示】刷單騙案7大特點|拆解「預付款返佣」陷阱手法!

電話騙案手法示意圖

趨勢

隨著電商平台與社交媒體普及,「刷單」這一名詞愈來愈常見。雖然表面上只是「幫店家提升銷售與評價」的灰色操作,但在騙徒手中,已被改造成一種嚴重的詐騙方式。所謂「刷單騙案」,其實是利用「預付款返佣」的假任務,套取受害者金錢,最終不但血本無歸,甚至可能陷入債務深淵。本文將從七個關鍵特點出發,全面剖析這類騙案的詐騙模式與識別警號。

一、以高回報包裝的虛假兼職

特點一:回報與工作內容不成比例

刷單騙案通常以「在家工作」、「兼職每日收入$500~$3000」為誘餌,吸引學生、主婦、失業人士。廣告聲稱只需幾分鐘便能「完成一筆刷單任務」,收入即時入帳。

實際上,這種回報與工作內容明顯不對等,遠高於正常勞動報酬。這種「輕鬆賺快錢」的話術正是騙徒最常用的心理陷阱,尤其針對缺乏經濟來源或急需金錢的人士。

👉 識別關鍵:任何聲稱「無經驗、無資歷」即可賺取高額報酬的工作,都需特別小心。

二、需先付款才能完成任務

特點二:違反求職常規的「預付款要求」

合法工作應是「先工作,後支付薪酬」,而刷單騙案則反其道而行。騙徒會聲稱任務需「代購商品」、「激活帳戶」、「解鎖高階任務」,要求受害人先轉帳部分金額,承諾完成任務後即退還本金並發放佣金。

這種「先付款再回報」的模式,實際構成龐氏騙局邏輯,初期可能會小額退回本金製造「真實感」,後期則以各種藉口拖延退款。

👉 識別關鍵:凡需先付款才能賺錢的工作機會,大多與詐騙有關。

《警聲百二秒》截圖。
《警聲百二秒》截圖。

三、建立信任的「前期小額回報」

特點三:先小利後大蝕的心理誘導

為了讓受害人卸下心防,騙徒會在初期安排幾筆小額任務(例如HK$50、100),如實發放佣金,令受害人相信平台可靠、任務真實。當信任建立後,即安排大額任務(HK$1,000-HK$10,000),並以更高回報為誘因,誘使受害人「加碼投資」。

這種「先放利、後收割」的手法本質上是一種漸進式操控,讓人一步步墜入金錢漩渦而不自知。

👉識別關鍵:短期小利往往是長期大騙的開端,應保持警覺。

四、專屬平台或App運作

特點四:虛構任務平台,仿真度極高

騙徒會提供一個「刷單任務平台」或App,介面設計模仿知名電商平台如淘寶、蝦皮、京東,並設有「用戶資料、任務進度、餘額顯示」等欄目。

這些平台雖然看起來專業,但多數無法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找到,只能透過第三方連結下載,或以「試用版」形式運作。

👉識別關鍵:任務平台無官方授權、不在合法應用商店出現,為重大警號。


警聲百二秒|假冒平台網站情景演繹

《警聲百二秒》截圖。
《警聲百二秒》截圖。
內容簡介

無綫電視與香港警務處公共關係部合作製作的節目《警聲百二秒》第29集中,TVB藝人譚凱琪(Zoie)、黃建東(Derek)與張景堯(King)透過情境模擬,演示了騙徒假冒網購平台網站,實際為安裝木馬程式盜取用戶個人資料的常見案例。劇情提到Zoie的公司正在聘請「手機程式設計員」,應徵者(張景堯飾)交出自己模仿其他網上付款平台所製作的「應用程式」,主打介面、功能與原版一模一樣,當人們以為假網站是真正的網站並登入時,就可以掌握他們的帳戶和密碼。另一個假程式則有幾百種貨品,每件貨品的定價都很划算,在用戶下單付款時,就可以取得他們的信用卡和保安編號,從而盜刷受害者的信用卡。

另一位應徵者(黃建東飾)製作的「Amigo」應用程式則主打全方位盜取用戶資料,雖然表面上是幫你結識朋友,其實暗藏木馬程式,一口氣就能幫你偷到用戶所有的登入密碼、通訊紀錄和相簿。所有盜取而來的資料又可以假冒他人身分,向其通訊錄上面的人士作進一步的詐騙。警方指,如用戶的手機和電腦被安裝了木馬程式之後,甚至有被遙控使用手機的風險,除了盜錄和竊聽,一些保安用途的一次性密碼都有機會被截取。

警方提醒,市民可以在手機和電腦安裝抗惡意軟件工具,當手機收到一些來歷不明的連結,大家千萬不要輕易打開,遇到可疑連結,可以用防騙視伏App,查看一下有沒有陷阱,或檢查網址的寫法是否正確,那就萬無一失了。

五、私密化聯絡方式與逃避監管

特點五:避用公開平台,偏好Telegram、WhatsApp聯絡

刷單騙案幾乎不會透過正式招聘平台(如JobsDB、LinkedIn)進行聘請,而是利用Instagram、Facebook私訊或短視頻平台留言引流,再轉至Telegram、WhatsApp等加密通訊工具聯絡。

這些工具便於刪除訊息、改名改頭像、創建大量假帳號,讓騙徒可快速失聯,難以追查。

👉 識別關鍵:對方堅持不使用正式電郵或招聘平台,僅透過私訊溝通,即屬高風險徵兆。

六、拒絕實體見面與公司核查

特點六:無法提供實體地址與公司註冊資料

騙徒聲稱代表某某電商公司、流量平台或推廣團隊,但當求職者要求公司地址、網站、商業登記證時,便會推說「公司保密制度」、「總公司在海外」等敷衍理由。

這些騙徒所使用的公司名稱多為虛構或與現有公司同名、近似,以混淆視聽。

👉 識別關鍵:無公司註冊編號、無合法地址、無網站者,99%為詐騙機構。

七、進入「套圈陷阱」的心理控制

特點七:步步誘導,難以自拔

刷單騙案並不一開始就要求高額付款,而是逐步以:

  • 「任務未完成需補單」
  • 「帳戶被凍結需解鎖」
  • 「佣金卡在平台需交稅金」

等藉口,引導受害人不斷投資,以取回先前投入款項。這種心態與賭徒「想贏回輸掉的錢」如出一轍,屬於經典心理操控技術。

👉 識別關鍵:一旦你「開始追加資金只是為了拿回之前的錢」,就要停下來檢視整件事是否合理。

常見問題 FAQ

Q: 什麼是刷單騙案?

A: 「刷單騙案」,其實是利用「預付款返佣」的假任務,套取受害者金錢,最終不但血本無歸,甚至可能陷入債務深淵。

Q: 如何防範刷單騙案?

A:

  • 任何「需先付款」的兼職都是高風險
  • 使用第三方App進行交易請先查明背景
  • 刷單並非正當行為,本身已違反平台政策
  • 可致電香港警務處防騙易熱線:18222,或使用「防騙視伏器」檢查對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