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繁忙而高密度的香港交通網絡中,大車盲點是造成嚴重意外的典型風險來源之一。巴士、重型貨車等大型車的車身高、長、寬,導致後視鏡可覆蓋的範圍有限,尤其在車後與兩側近身位置形成「駕駛者看不見的地帶」。運輸署《道路使用者守則》清楚提醒:大型車駕駛者「通常未能使用車內後視鏡」,因此盲點更大,特別是車後,出車前與行車中均須嚴謹的駕駛方式,保障自己與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1. 車頭位置盲點
車頭位置的視線盲點,特別是在巴士、貨車或校車等大型車輛上,是最常被忽略的高風險區域。由於這類車輛的駕駛座位置較高,駕駛者難以直接看清車頭下方的近距離範圍,容易錯過行人或障礙物,增加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 預防方法
對駕駛者:
- 出車前繞車檢查,特別是車頭下方,確保無人或障礙物。
- 起步前遵循「想一想、看一看、發信號、再看看」的防禦性駕駛步驟。
對行人與其他道路使用者:
- 避免在大型車前方停留或穿越,尤其在車輛起步或倒車時。
- 與車輛保持安全距離,確保自己在駕駛者視線範圍內。
- 教育兒童勿在車輛前方玩耍或奔跑。
2. A柱位置盲點
A柱是車輛前擋風玻璃兩側、連接車頂與車頭的垂直支柱,是車體結構的重要部分。由於 A柱位於駕駛者左右前方視線範圍內,當其設計較粗或角度不佳時,容易遮擋視野,形成「A柱盲點」,導致駕駛者無法察覺周邊動態。
⚠️ 常見風險
- 行人橫過馬路時被遮擋,駕駛者未能及時察覺。
- 單車或電單車從側面接近時被 A柱遮住。
- 駛入路口或轉彎時,無法清楚看見橫向來車或障礙物。
✅ 預防方法
- 駕駛時主動左右擺頭,補足被 A柱遮擋的視野。
- 在路口、學校區或人流密集地段減速慢行,提高警覺。
3. 車側近身位置盲點
車側位置的盲點是指車輛左右兩側、特別是緊貼車身的區域,這些位置往往不在後視鏡的可視範圍內,容易被駕駛者忽略。大型車輛如巴士、貨車、校車等情況更為明顯。即使配備側鏡,由於鏡面角度與反射範圍有限,仍無法完全涵蓋車身兩側貼近區域。此外,車身寬闊且高度較高,駕駛者與車側距離遠,視線更難覆蓋近身位置,進一步加劇盲點風險。
✅ 預防方法
對駕駛者:
- 轉彎或轉線前主動左右擺頭觀察,勿只依賴側鏡。
- 行車時避免貼邊,與路邊或停泊車輛保持安全距離。
對行人與單車使用者:
- 避免靠近大型車側停留,特別是在車輛準備起步或轉彎時。
- 與駕駛者保持視線接觸,確保自己不在視野死角中。
- 遵守交通規則,勿在車輛旁突然橫過馬路或切入車道。
4. 車尾位置盲點
車尾位置的盲點是大型車輛最難察看的區域之一,尤其在倒車或起步時風險極高。由於車身長且尾窗視線受阻,後視鏡無法涵蓋車尾近距離範圍,駕駛者難以察覺車尾是否有行人、單車或障礙物。
✅ 預防方法
對駕駛者:
- 出車前繞車一圈,特別留意車尾是否有人或物品停留。
- 安裝倒車鏡頭或感應器,提升車尾視野與警示能力。
- 倒車時應緩慢進行,並主動觀察周邊環境。
對行人與其他道路使用者:
- 避免在大型車尾部停留或靠近,特別是在車輛準備倒車或移動時。
- 教育兒童勿在車尾附近玩耍或躲藏。
- 行走時與大型車保持距離,避免進入車尾死角。
警聲百二秒II|大型貨車馬路視角盲點情景演繹
由無綫電視與香港警務處警察公共關係部攜手製作的節目《警聲百二秒II》第27集中,TVB藝人戴耀明(Sunny)及洪曼芹(Josephine)演繹了大型貨車在馬路上的視角盲點之常見案例。劇情提到Sunny駕駛大型貨車時,不但衝了紅燈,還險些撞到正橫過馬路的Josephine。Sunny向交通警員辯解,指自己駕駛大型貨車時,有留意馬路上的情況,看見沒有人才轉彎。警員指出Sunny駕車衝紅燈屬危險駕駛,警方會作出檢控的。另一邊廂,險些被車子撞到的Josephine因為亂過馬路,警員亦會向她發出罰單。
警員解釋今次事件反映了大型車輛存在視角盲點,如果行人走進大型車輛的前面及左右兩邊的盲點區域,司機有機會看不見行人的存在。因此,司機有責任主動確認清楚,在轉彎時可以稍微移動身體觀察被A柱遮蔽的位置,更要提前打方向燈及減慢車速,讓行人有足夠時間及空間作出反應。